Building a God Blessed Blended Family

文/元

  1. Growing up
  2. Build myself back up
  3. Prepare for new life
  4. Find the right person for the Family
  5. God’s blessing
  6. A humble and Open Heart
  7. Be kind to the “Extended family”
  8. Repair the relationship with kids
  9. Most effective way of resolving conflicts
  10. Conclusion

1. Growing up

I was born in a pretty normal and loving family in Taiwan. Being the only boy in the family, I may be a bit spoiled. Therefore, I always believe that a bit too much love won’t hurt.

I was married to when I was 22. She was my first girl friend, we knew each other since we were 20, and we had a pretty good marriage. We were each other’s best friend. After my military service, we came to the US for graduate school. I then started working as engineer in EE and Computer Science field. We have a son and a daughter, Bao and Mei. My life has been smooth, simple and happy.

My father is extremely smart, capable, humorous, and proud. He was a bit like老爺 at home. He had a successful career. He work hard and play hard. He is analytical, and belief in人定勝天. Think religion is for the weak. He was my role model until I was 40. Just like my father, I was very career minded, frequently worked 60 hour week, and climbed up the corporate ladder and became engineering director. Then, I got a wake up call. I was demoted, and eventually got laid off.

2. Build myself backup

At that time, I was seeking some help from a career counselor. I started to realize my problems: I ignored people relationship. I need to be humble, and be a better listener, … I didn’t realize what he taught me were all in the Bible. However, that will take many more years, another crisis and an angel.

was a wonderful wife and mother; unfortunately she passed away suddenly due to a very unusual illness. sudden departure was a huge blow to me. I cried like a baby for couple days. My life was suddenly out of balance. I really didn’t know how to function. I went through the mourning following process:

  1. With the help of many great friends, we had a very warm and touching funeral and a celebration of life party. She was beautiful till last day. I was convinced that God loved her very much, and pitied her, so she was only sick for 3 months, and was never in terrible pains. She had a wonderful and happy life with many great friends. This wa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process. I wrapped up our life together in these events. Put all her pictures in a photo album. Took that back home to Taiwan, visited all her friends and family, said good bye.
  2. Seeking help from psychologist.
  3. Rearranging living arrangements: Right after the funeral, I gave all her clothes to my sisters, and donated the rest. I move to the smallest bedroom, and turned my master bed room into an indoor golf driving range.

These were a bit un-traditional, but I do feel at peace with the way I handled the situation.

3. Prepare for new life

Since I always have my wife as my closest friend and soul mate, I miss the companionship a lot. I also got a bit too much male hormone in my body. To avoid being tempted into a sinful life, I realize that I should find a new wife. When was slipping away, she told me that it is ok for me get remarried, however I MUST find someone who will be nice to our daughter Mei, who was only 14 at that time.

After I found peace with my late wife and was ready to move on, I did need to resolve couple issues before I meet any new person. For example,

Clothes and Photo on the wall: Properly taking care of her clothes and photos … is quite important to my children. If I don’t deal with these issues before I met the new person, my kids will put the blame on the new person. “It is all because of you, my dad is forgetting my mom”.

Property: I also needed to take care of this way before I met any new person. Otherwise, it would be emotionally unfair to the new person. It will be interpreted as “I don’t trust you, so I did this and that arrange on the property.” In my case, we set up a trust, so at least half of the property belongs to the kids, no matter what type of new marriage I am going to form.

4. Find the right person for the Family

At this stage, my top priority is Mei. Since she is only 14, I must find a person that she is ok with. Otherwise, I should wait after she went to college. Actually, my original plan was to date but not get re-married until Mei went to college. I even had a bet with her. I told her that I won’t have girl friend, as long as she won’t have boy friend. I guessed I lost that bet, I clearly don’t know myself well enough.

After several months, an office colleague asked me if I like to meet a girl friend of hers. When I grew up, my best friend was my oldest sister. She was extremely intelligent. So, I always look for someone who can have deep intellectual conversation with me. My late wife definitely fit that profile, she got 2 masters and 1 Ph.D degree and was extremely intelligent. So when my friend told me 玲玲 went to 清華University at age 16, I was ready to meet her. The bonus point is that she had a son Gui, who was 6. I had two kids on my own, and I am realistic to know that if I find someone without kid, I will have to fulfill her desire to be a mother, and I will need to find someone with kids, otherwise I would have to deal with diapers and … for next 10 years. Of course, she also added 玲玲 is beautiful. Well, that won’t hurt.

We had a blind date. If you ask 玲玲, it was more like an interview. I know myself too well to know that I had better keep a cool head. I fall in love easily. Just like the first time, I married the first girl friend again

Other than the obvious, she is smart, intelligent, and beautiful. What really attracted me was her attitude toward her ex-husband. She has no bitterness toward him at all. She truly forgave him. She truly forgave herself. She took her share of the responsibility. Not until later did I find out this is what “Christianity” is about.

玲玲 is a mother, and extremely mature, so she got along with my two kids very well. She invited us over for a BBQ, and cooked for us. One time she saw Mei looking lonely, so she took Mei to her mom’s grave. They became friends quickly.

Gui went to China to see his dad that summer, so I didn’t meet Gui until a month later. He is an amazing kid; I think he has the highest EQ among all the kids I know. I always told 玲玲 that just like the movie “Jerry McGuire”. It is because of Gui I married her. Well, it may be a bit of a stretch. However, I don’t think 玲玲 minded my version of the story.

5. God’s blessing

I am a very logical person. It is hard for me to accept any religion. 嘉’s passing made me more humble and more vulnerable. I started to realize my limitation.

I didn’t know then that 玲玲 was the angel God put beside me. 玲玲 has brought many people to God. I am one of them. Soon after I met her, I started to realize that many of her qualities came from knowing Christ. When 玲玲 went to church, and asked me to join her. At first I said “no”, she didn’t get upset, just went by herself. She is smart enough to give me the time and space. I needed her company so much that the next time she asked me, I went along. Week after week, I embraced Christ as my personal savior as well. Since I saw what God has done to her life, I told myself I want that too.

6. A Humble and Open Heart

Our traditional education system hasn’t really prepared us to be good fathers, nor good husbands. Just think about the 16 to 20 years of schooling. How many of them are teaching us to be a person that pleases God. Look at your book shelf, how many books are helping you grow into a good father, good husband.

God want us to be humble. To behave like Christ requires a lot of learning.

Two years after we got married, 玲玲 and I went to a “Family Vacation camp” organized by 家新. Just like many other men, I was reluctant to go. However, we got so much out of this camp that we ended up going for 9 years in a row and counting...

I also learned a lot by joining a Chinese Christian brother’s book study club. We have studied 8 books now:

  1. From Success to Significance
  2. Your Best Day Now
  3. Seven Seasons of the Man in the Mirror
  4. 5 Love Languages
  5. Purpose Driven Life
  6. Victory Over Darkness
  7. Mere Christianity
  8. Emotionally Healthy Spirituality

All these books are helping us become better people, and become like Christ. This is the foundation of becoming a good father and good husband.

7. Be Kind to the extended family

玲玲 is a wonderful wife. Many times I felt so thankful that I wanted to do something for her. The first clue is to use her primary love language. The book “5 Love Languages” is a must-read book. In her case, she feels love mostly by “Words of Affirmation”. I need to get into a habit of praising her as often as I can. The other thing I can do is to love her extended family, e.g., her mom and her son. The amazing thing is that they become “My mom and my son” once we form a strong bond. Gradually, I no longer do nice things for them to please 玲玲; I do it because I love them with or without 玲玲. I guess many good Christians have done similar things to please God. Later on, it becomes part of us, we no longer do it to “Please” anyone, but because Christ lives inside us, it becomes part of us.

We had the wisdom from day one to know who should be “黑/ 白臉”. 玲玲 and I will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to discipline our blood related kids. (黑臉). We also give each other opportunities to “Please” the step kids (白臉).

Since, Gui has been with me since age 6, and it has been 11 years. Only starting 1 year ago, I felt more comfortable to discipline Gui. Sometimes it is necessary to discipline your step kids, but proceed with great caution. It is so much safer to let the “Blood parent” to be the “黑臉”. Step parent’s job is so simple, just love them.

Just like 玲玲 had no bitterness toward her ex-husband. I also learned to like him. I always say good words about him in front of Gui. I also say good things about him in front of other people whether Gui is there or not. I want Gui to grow up with confidence and feel loved. I once asked Gui how he would describe himself or what he feels is special about him. He said that he is blessed with two set of parents, all four of them love him very much. I also see him transform from a shy person to an outgoing, confident person. He also recently accepted Christ as his personal savior (I often took him to English sermon on Sundays; this is our 1 on 1 time). I felt proud that I contribute to his growth, and that we have become great friends. I truly felt he is just like my own son, even though we have different last name. Sometimes people know him first and think we have the same last name, so they will call me 謝先生, I will just say 不謝不謝!

Normally, I will be upfront and tell people that he is my step son. Both Gui and I are comfortable with this. If we truly believe that he is blessed with 4 loving parents then why not be upfront and share the good news.

8. Repair the relationship

I got remarried only 14 months after passed away. Even though 玲玲 has been a fantastic mother, it was still a bit too soon for Mei to adjust to the new family. Imagine how she felt after just losing her mother, she suddenly had to face:

Moving to a new home

Entering a new high school

Having a new mother

Having a new brother: no longer being the baby in the family

Having to share her father with someone else

It is just too much too fast. Her grades dropped, she was not happy. For about 2 years, she had a really hard time. However, we did work it out. She became happy and her grades went up, she became a very responsible person. She now has a wonderful relationship with 玲玲, Gui and I.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I did is to shoulder the responsibility myself. Not involve 玲玲 in any of the bitter situations. I apologized to Mei and asked for her forgiveness. If I can do it over, I would slow down a bit, and give Mei more time to transition.

Again, I cannot say enough about how great 玲玲 is with the kids. One winter the whole family went to Tahoe for skiing. We were stuck in the snow storm for 10 hours. At one point we would have to wait in the middle of the highway for 6 hours. Needless to say for girls, it was a challenge to go to bathroom. Mei just couldn’t do it. 玲玲 was patient and kind, took Mei along and showed her how to do it, and made her relax and know that it is ok to go …

9. Most effective way of resolving conflicts

Blended family has more issues that can cause conflicts than first marriage. However, most of the conflicts are the same old problems, which keep on coming back over and over again. Since the conflicts are very predictable, it is possible to address them before it happens.

We put a lot of our energy and thoughts on resolving most of conflicts before it happened. There were 4 principles to make this works: Communication, Learning, Priority, and Strategic.

Communication: When we first met, we spent a lot of focus on building trust, and encouraged each other to share feelings. When we are willing to speak up about our true feelings, the other person cannot criticize it at that moment. Once we felt safe to communicate, then we can identify and work on our conflicts.

Learning: Communication, resolving conflict, deposit… are learned skills. We attended so many work shops, retreats… Gradually, it became part of us. The best work shop for this type of learning is MER恩愛夫妻營. If you think how much time you spent on learning physics or chemistry, and how much are they benefit you today, vs. how much time you spent time on learning communication, resolving conflict, and how much it could benefit you. You will understand what I mean here.

Priority: We both put our family ahead of our career. For example, I didn’t take the sales leader job in Asia. We decided to have simpler life style, and 玲玲 willing to give up her career by staying home. Once we have the priority straight, it automatically avoided many conflicts.

Strategic: If problem, keep on coming back, you should think if there is a better to resolve it all together. For example, we didn’t nag our children that they should not spend too much on computer games, browsing the web site… Instead, we set up a family study room, and put all our computers in the same room. Don’t know how much conflict this has avoided.

After we did these 4 things, conflict may still happen. For example, we had a dispute on how much money we should give to a relative. Luckily, we are very good at communication, so after discuss this and then we found out the key issue is not the dollar amount, it is the process and it is who should do the giving. Once we identify the root cause, this conflict never happens again. There are indeed some conflicts, but we always have good communication. We are willing to discuss it to understand it and then try to resolve it. Sometime it is more important to me than 玲玲, she will let me have my way. On other issues, I will let her make the choice.

Of course, this still won’t solve all the issues. Typically, we will give each time and space to have a cool down period. However, we have the strong bond of love and God. We do trust each other meant well, either we had some misunderstanding or we will try to brainstorm to find a win win solution. Or at least win and no lose solution.

10. Conclusion

I am not making a blended family seem easy to work out. However 玲玲 and I can both say that:

A blended family with God can be more successful than the first marriage without God.

蒙福的重組家庭 …十周年庆

文/玲

[繁體中文版見下]

刚刚 和元庆祝了十周年结婚纪念日. 日子过得那么快. 好像才和元认识不多时, 转眼我的儿子GUI 已经17, Step daughter Mei 25, step son Bao 已是30 出头, 去年结婚了, 娶了一位我们好喜欢的媳妇.

我是离婚的单亲妈妈, 元是个widower. 还记得我们新婚时, 我对未来 的家庭真的没有太大的信心. 两个家庭要合在一起, 想起来已经一个头, 两个大! 我甚至于提议留下我原来租的公寓, 万一Gui Mei 有了冲突, 可以在公寓里逃避一下. Mei Teenager . 元坚定的说:”不用了, 我们以后是一家人”. 他的信心和坚定是我欣赏和需要的.

从两个家庭, 变为一个家庭, 的确需要一段漫长的过程. 适应期一定有巨大的困难. 初次结婚的人都要适应, 何况我们这样一个五口之家呢. 我们那时的第一原则是: 夫妻关系第一重要, 认定对方的美意和善意. 我们尽可能找时间培养我们的感情, 抽时间陪伴对方, 我那时学习打golf, 我们也一起散步,Hiking, 又寻找新Family Friend. 元时常肯定我对家庭,  MeiBao的 付出. 我也欣赏他的耐心和细心. 元每天回家第一件事便是问候我和Mei, 他总是满面笑容. 

我们的第二原则: 对Gui的管教由我做, 对Mei的管教由元做. 有句话说: 愛在管教之先, 有多少愛就可有多少管教". 我们不要去纠正对方对子女的管教方式, 除非你认为对方管太严. 所以, 我们只宠对方的孩子(如果你可以). 我们每个人对子女的教育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盲点. 结婚初期, 我们的子女都可能有叛逆期, 适应新的家庭对他们来讲极为困难, 尤其是Teenager. 所以把管教的责任放在亲生父母身上, 继父母只做爱的服务和言语. 所以偶尔,元会带Gui去买玩具,打球; 我会带Mei去逛店买衣服,帮Mei染头发;拉挵一下关系嘛. 我们跟自己的孩子常常有单独约会, 可以跟他们谈心.让他们知道爸爸妈妈虽然结婚了,但对他们的爱没有改变. 

说说我和Mei的相处之道吧. Mei那时很叛逆. 她妈妈的去世对她是极大的打击, 她似乎对所有人都很愤怒. 我其实有些怕她, 更担心GuiMei的冲突, 有好多次我是躲在Closet里祷吿.感谢主, 神是爱的源头和力量. 我深知, 这个家是神祝福的, 也深知,困难是崭时的. 我告诉自己:"污秽的言语,一句不可出口 说不出祝福的话, 至少可以不说话. 我们的矛盾虽多, 多半都能慢慢从让步进入化解. Mei后来与我成了好朋友, 也变成Gui的好姐姐. 我们那时没有把我们的矛盾带给元. 为此,我很感谢Mei. 如果我们以为, 另一半可以, 或应该帮我们解决问题, 那只是带来更多的问题, 影响夫妻的关系. 要知道, 孩子是我们至亲的骨肉,另一半对孩子的批评,都可能解读成不接纳. 而另一半对孩子的完全接纳和赞美, 是夫妻加温的方法. 心理师黄惟仁讲过一句话:"自认倒霉, 接受现实,自求多福,反败为胜.再婚的事实, 我知道我的挑战比别人多, 所以求神帮助我,给我更多智慧,力量和忍耐. 让我从再婚的困境走进一个幸福的家庭. "胜是家庭的, 如果是个人的, 其实就是"败.

我和元都是很蒙福的人. 我们婚后第三年, 就开始每年都去参加家新的家庭度假营.耶稣说虚心的人有福了, 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每一次的营会, 都让我们耳目一新. 就算很多道理我们听过,行出来又是完全不同的 . 就好象打蓝球, 知道传球,运球和投蓝, 但每一样都要千锤百炼, 紧急时还会犯规. 任何东西, 总要练习多次才成为自己的. 有一个support group 也是极大的帮助.上帝是我们最好的导师, 他是恩慈的,他教导我们祷告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 愿意用神的话来互勉:"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 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 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繁體中文版--------------------

剛剛和元慶祝了十週年結婚紀念日.日子過得那麼快.好像才和元認識不多時,轉眼我的兒子GUI已經17, Step daughter Mei 25, step son Bao已是30出頭,去年結婚了,娶了一位我們好喜歡的媳婦.

我是離婚的單親媽媽,元是個widower.還記得我們新婚時, 我對未來的家庭真的沒有太大的信心.兩個家庭要合在一起, 想起來已經一個頭,兩個 !我甚至於提議留下我原來租的公寓,萬一GuiMei有了衝,可以在公寓裡逃避一下. MeiTeenager.元堅定的:”不用了, 我們以後是一家人”.他的信心和堅定是我欣賞和需要的.

從兩個家庭,變為一個家庭,的確需要一段漫長的過程.適應期一定有巨大的困難.初次結婚的人都要適應, 何況我們這樣一個五口之家呢.我們那時的第 一原則是: 夫妻關係第一重要,認定對方的美意和善意.我們盡可能找時間培養我們的感情,抽時間陪伴對方,我那時學習打golf,我們也一起散 Hiking,又尋找新Family Friend.元時常肯定我對家庭,MeiBao的付出.  我也欣賞他的耐心和細心.元天回家第一件事便是問候我和Mei,他總是滿面笑容.

我們的第二原則:對Gui的管教由我做,Mei的管教由元做.有句話:"愛在管教之先,有多少愛就可有多少管教".我們不要去糾正對方對子女 的管教方式,除非你認為對方管太嚴.所以,我們隻寵對方的孩子(如果你可以).我們個人對子女的教育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盲點.婚初期,我們的子女都可能 有叛逆期,適應新的家庭對他們來講極為困難,尤其是Teenager.所以把管教的責任放在親生父母身上,繼父母只做愛的服務和言語.所以偶爾,元會帶 Gui去買玩具,打球;我會帶Mei去逛店買衣服,幫Mei染頭髮;拉挵一下關係嘛.我們跟自己的孩子常常有單獨約會,可以跟他們談心.讓他們知道爸爸媽 媽雖然結婚了,但對他們的愛沒有改變.

說說我和Mei的相處之道吧. Mei那時很叛逆.她媽媽的去世對她是極大的打擊,她似乎對所有人都很憤怒.我其實有些怕她, 更擔心GuiMei的衝突,有好多次我是Closet 裡禱.感謝主,神是愛的源頭和力量.我深知,這個家是神祝福的,也深知,困難是嶄時的.我告訴自己:"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不出祝福的話,至少 可以不.我們的矛盾雖多,多半都能慢慢從讓進入化解. Mei後來與我成了好朋友,也變成Gui的好姐姐.我們那時沒有把我們的矛盾帶給元.為此,我很感謝Mei如果我們以為,另一半可以,或應該幫我們解決 問題,那隻是帶來更多的問題,影響夫妻的關係.要知道,孩子是我們至親的骨肉,另一半對孩子的批評,都可能解讀成不接納.而另一半對孩子的完全接納和讚 美,是夫妻加的方法.心理師惟仁講過一句話:"自認倒霉,接受現實,自求多福,反敗為勝”再婚的事實,我知道我的挑戰比別人多,所以求神幫助我, 我更多智慧,力量和忍耐.讓我從再婚的困境走進一個幸福的家庭. "勝”家庭的”勝”,如果是個人的“勝”,其實就是"敗”了.

我和元都是很蒙福的人.我們婚後第三年,就開始年都去參加家新的家庭度假營.耶穌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一次的營會,都讓 我們耳目一新.就算很多道理我們聽過,行出來又是完全不同的事.就好像打藍球,知道傳球,運球和投藍,但一樣都要千錘百煉,緊急時還會犯規.任何東西, 總要練習多次才成為自己的.有一個support group也是極大的幫助.上帝是我們最好的導師,他是恩慈的,他教導我們禱告”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願意用神的話來互勉:"愛是恆久忍耐, 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 事盼望。凡事忍耐。"

後母的EQ

文/雷洛美

現在重組家庭的現象越來越普遍了。 在美國第一次婚姻的离婚率為50%%, 台灣每3.5 對夫妻就有一對會离婚。在中國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每4 對夫妻就有一對會离婚。 而且有急起直追美國的趨勢。在美國第二次婚姻的失敗率高達75%%,大部分原因是孩子教養的問題﹐因為重組家庭里面還有著延伸家庭 (extended family )复雜敏感的成員;有前夫,前妻,孩子可能還分你的我的,甚至我們的。是否能夠和平共處,需要運用智慧,而良好的人際關系占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我在很自然的情況下成為倆個孩子的后母。他們管我叫做 "Auntie Becky"。養子十歲,養女八歲就搬來与我同住了。那時一來他們不習慣叫我媽媽,二來我認為本來我就不是他們的親媽媽,而且我也不想取代他們的親媽媽,更不想因為名稱的關系使得他們的媽媽感受到威脅。由於我本身有安全感,不需要爭名稱,所以我欣然接受 "Auntie Becky" 的叫法。

後母除了肩負媽媽無微不至照顧自己孩子的責任, 還要兼顧養子女的生活起居和管教, 而且這些孩子大多帶著父母离异的心理包袱,因為在我所見所聞和親身經歷下平安無事的离婚是屬於鳳毛麟角的。

以下几點是我教養兩個養子女和我自己与前夫所生的女儿20年累積的經驗,希望与有類似情形或者准備進入重組家庭 的後母們分享:

1。 心里徹徹底底的接受“Package Deal"。

每一個人進入婚姻關系多多少少會帶著一些包袱, 尤其再婚的時候這個包袱比較重也比較大。預備做一個成功的阿姨媽媽必需要能夠先將心理建設好,全盤接受對方所帶進的包袱。凡事都是一體倆面的;与其讓煩惱,憤怒,恐慌或焦慮充滿自己,不如換一個角度對待這個不可改變的事實。

如果養子女對後母有所排斥, 例如有些孩子心眼特別多,一開始他們會跟你別苗頭,輕則与你在爸爸面前爭寵,搶注意力;重則可能會有挑撥与破坏的舉動。你不需要感到气餒,或是輕言放棄。這時的你一定要穩住自己的陣腳,不能被他們打敗或者得逞。 他們越要排擠你, 你就越喜歡擠進他們的圈子。 你以很自然的態度 (這時臉皮不妨厚一點) 加入他們,久而久之他們習慣每個場合都有你的出現,漸漸的,他們會很自然的接受你的。

剛剛開始我的養子很快的就跟我很要好,而他的妹妹就時時有些小動作。我記得有次我們四個人在購物中心逛街,儿子走在我們的前面,女儿卻從后面沖到我們的中間,將我与我先生緊握的雙手硬是拔開,自己去握他爸爸的手。一開始我的想法是:這個小鬼心眼真多,來搶她爸爸的手,本來想加快走路的速度,走到前面,不稀罕他們!念頭一轉,我為什么要上當? 她就是要試探我,想把我气走, 於是乎我心平气和,將她把我拉開的右手去握住她的左手,她沒料到我會如此做,我感覺到她要掙脫我的手,我卻緊握著不放。小孩沒輒,只好讓左手給我握著,右手給她親愛的爸爸。 我若無其事地走著繼續跟她爸爸聊天,過一會儿,她覺得一點都不好玩,自動脫開我們的手,跑到前面去跟哥哥玩了。

從此以后她再沒玩過這個把戲了。如果你被她气到,自己生悶气多划不來,因為這點小事与先生鬧的不開心,小孩發覺這招很管用,下次再試!外人看在眼里會覺得你怎么与孩子一般見識,不了解的人可能還會覺得你沒愛心!那你又中計又被冤枉,真是啞巴吃黃連, 有苦說不出!

2。 不要希望取代親生母親的想法

我認為做一個成功的後媽首先要放棄想要取代親生母親的想法, 一切順其自然。 不論親生母親是否健在,有沒有在身邊, 或者能不能盡到母親的責任,基於血緣的關系, 孩子畢竟是她們怀胎十月,從她們的肚子里蹦出來的,血濃於水的關系是分不開的。也許她們已經盡了全力,也許她們身不由己,孩子變成需要你全職或半職的照顧。這時的你本著“愛屋及烏”及人類原始的愛心, 必需負起後母的責任。

孩子的天性是純洁与天真的,只要你真心實意的對待他們,他們的反應也會很直接的。他們可能不懂得用口頭來表達他們的感激与愛意,但是他們會以尊敬与听話來回應。

曾經有朋友問我既然我所做的比他們親生媽媽還要多,為什么不堅持讓孩子叫我媽媽?我的答案很簡單:“因為我不是!”在這件事上我覺得沒有標准答案, 可能要因情形而异。 假如孩子還小,可以很容易叫你媽媽,而你先生的前妻又不反對的話,那順其自然讓孩子叫你媽媽。如果孩子夠大了,也有點懂事,你可以与他們商量,問他們喜歡叫你甚么,你也可以表示你喜歡的稱呼,如果他們有點抗拒,加上親生媽媽非常的敏感,不必把關系搞得更緊張,不如叫阿姨還來得自然。

因為我的不勉強,有時我听到孩子在電話里和他們的朋友提到我,他們會很理所應當的說我媽媽怎樣怎樣。我听了內心很高興,心想真是沒有白疼他們,在他們的心里的确是把我當作他們的媽媽。

我覺得“沒有期望就沒有失望”這句話在這件事上滿貼切的, 在沒有期望的情況下盡心去照顧与關愛他們,可能有意外的惊喜!


3。勇於管教養子女

我開始的時候比較不敢嚴厲的管教和處罰養子女。 我認為他們在父母失婚的陰影下心理留下了創傷,我只想用慈愛來給他們溫暖,給他們安全感,建立他們的自信心, 因為很多孩子會覺得父母离婚与他們有關而自覺有罪, 也的确有些父母會把責任推給孩子,把罪惡感加諸於孩子的身上,看到這种情形我會覺得非常的心痛。

所以我盡量找机會贊美与鼓勵他們,支持与信任他們。雖然那時我還不了解人与人之間感情帳戶的道理;后來學會這個感情帳戶跟銀行帳戶一樣,需要存款才能取款。禮貌,誠實,仁慈,信用,贊美,鼓勵,支持和信任都是能夠增進感情帳戶里的存款。反之,批評,嘮叨,粗魯,輕蔑,威逼与失信, 或者要對方听你的話時,這些情況都是會降低感情帳戶的余額。

開始時,每當三個孩子犯同樣的錯,我只敢責罰我自己的女儿,但是孩子都是敏感的, 等到我的女儿對我抗議無效,轉而向我的姐姐和朋友訴苦,幸虧他們提醒我,我才大夢初醒,赶緊改變作風,真正的做到一視同仁的地步。幸好我以前一路都在与孩子的感情帳戶里儲蓄愛的存款,需要管教他們的時候,他們都很甘心受教。只要平常在感情帳戶有儲蓄的好習慣,而且對孩子的管教孩子方式前后一致賞罰分明,要他們听話或他們犯錯處罰時,他們都會以乖巧的方式回應。

4。把他們當朋友

我覺得這點也很适合用在自己親生的子女上。很幸運的, 在這方面 神 一樣的給与我智慧和力量,讓我在三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能用心去體會,去思考,去學習如何与他們相處。

我認為孩子在念初中時就得把他們當作朋友,凡事有商有量。他們覺得被重視,有參与感,自然而然行為舉止也會表現出該有的責任。日常生活的小事情例如去哪里吃飯,看甚么電影都可以徵求他們的意見。不小的決定例如零用錢甚么時候開始給,給多少錢?可以提出來大家討論。听他們內心的想法也是件有趣的經驗,等到他們認為你真心聆听他們的意見,這時他們也會愿意听從你的想法和決定。

生活中還有一些大決定例如買房子搬家也要跟孩子溝通,給他們有充分的心理准備。如果他們喜歡原來自己的房間,或者舍不得离開鄰居和學校的好朋友,這時你就要運用一點智慧与技巧。不妨帶他們看新的房子,指出新房的优點,尤其与孩子有關的地方,例如新家有游泳池或者他們的房間比舊家大等等。誠懇地与他們商量,并且解釋需要搬家的理由。 不可以認為小孩子不懂事,不必与他們商討。

曾經有個四十歲的老師跟我埋怨說她初中時,有次下課回家發現門口插了個“For Sale" (待售) 的牌子。她到現在還無法原諒她的父母不事先通知她,發現時的震惊与憤怒讓她到現在還耿耿於怀。

有些大人認為小事情,對孩子的幼小心靈來說卻是很嚴重的大事, 如果處理不好,可能留下創傷,有些傷痕沒有得到醫治,甚至到中年還會顯出后遺症。

在他們三個孩子成長的過程,我常常跟他們說我們大家都需要學習互相溝通。我以前也沒有經驗,但隨著他們的年齡一起成長,任何事情我都鼓勵他們說出來討論,也許他們有很好的意見我可以采納,但是因為我和先生的年齡較長,人生經驗比較丰富,他們也需要听我們的想法。有事大家商量時,我的确做到仔細聆听他們的心聲,有道理時我會接受,他們覺得建議有被重視,心里感覺非常的舒服,等我講出我的要求時,他們也會乖乖听話。我一路下來把他們當朋友看待,他們非常喜歡這种被尊重的感覺,反過來他們也學會尊敬和服從。我們一家人凡事有商有量,20年來我不記得有甚么決定曾經讓我們吵得天翻地覆的。

5。 保持良好的幽默感

“歡笑是治百病的良藥“,歡笑不但能治百病,它還能讓你脫离各种煩惱。

有時孩子們心情不好會拉長了個臉,我會對他們開玩笑說:“全家只有我有資格擺臉色,因為只有晚娘能夠擺晚娘的面孔!”

我記得有個發生在一對好來塢的夫妻家里的笑話是這么說的:

“親愛的,你快來喲,不得了了! 你的孩子和我的孩子在打我們的孩子!”

現在不需要成為電影明星也可能有這种情況出現。這時的你千万不要犯下我以前的錯誤:迫不及待想要做一個公正無私的法官或警察。我當時來不及的罵這個,罰那個,結果他們不但沒悔改,反而更生對方的气,甚至當場雞飛狗跳,大部分時候是變本加厲的背著我打鬧得更厲害了。

記得在我受不了快要崩潰時, 神 藉著圣經和一些基督教的電視節目适時地告訴我一個重組家庭需要時間,大部分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來調整,非常复雜的情形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變成像一個正常的家庭一般。那時的我才了解到我太緊張了,問題其實是出在我的身上。就算是全部都是同父同母所生的孩子,在一起也是會打打鬧鬧的。后來他們再吵架時,我會回我的房間,把房門鎖好,把電視開得很大聲,專心看我的電視,或者去洗個熱水澡,輕松一下。等我出來后,大部分時候會發現他們吵完了,若無其事地又繼續在一起玩耍了。

總而言之,後母好不好當,在乎於你的技巧与情緒智慧。

我們都是萬中之選──一位自閉兒母親的感謝

文/Ronny

兒子被診斷為自閉兒,我為此沮喪煩惱,但一位朋友卻對我說:「妳和妳先生是上帝的萬中之選,你們的孩子也是上帝的萬中之選,你們都是最特別的……」

我有一對可愛的兒女、一個對我疼愛有加的先生,朋友都羨慕我的家庭幸福美滿,一切都很美好,但直到兒子兩歲多時,被診斷為自閉兒,一切就大不相同了。
我是個樂觀的人,所以一開始並沒有很煩惱,只想該如何讓兒子接受治療。然而,親友知道後,對這件事有了不同的看法跟感受。有人跟我說,應該是祖先做過什麼 事或這個孩子是來討債的,或者他的前世可能如何如何……。當時的我已經夠難過了,卻接收許多負面的訊息,這些訊息增加我心理的負擔,我開始責怪自己、鎮日 憂愁,本來還很積極地尋找相關資訊,希望可以幫助兒子,但那段時間完全沒了心情,每天把自己關在家裡不出門。兒子是很敏感的小孩,雖然他不開口說話,但我 知道當時他一定也感受到了我的無常變化,所以狀況跟我一樣不穩定。
我的好朋友是基督徒,有一天她來家裡看我,聊及兒子的事時,她發自內心的對我說了一段話:「感謝上帝幫Justin(兒子的英文名字)選了一個好家庭,因 為祂知道妳跟妳的先生是最適合照顧他的父母,所以祂選了你們,並且把可愛的Justin送給你們。因為你們是上帝的萬中之選,Justin也是上帝的萬中 之選,你們都是最特別的,所以一定要好好珍惜這個上帝送給你們的特別禮物……。」當下我眼淚直流,這段話讓我了解,並不是我造孽或祖上沒積德才讓兒子患有 自閉症,是因為上帝給了我和先生特別的使命,因為祂知道我們有能力照顧這樣的孩子。
好朋友的一番話激勵了我,也把以前那個樂觀積極的我給找了回來。接著,上帝又安排了一連串的事,讓我逐步親近祂、領受祂的恩典。
不知過了多久,先生從一個道教靈媒口中得知,兒子是屬於上帝的,他應該帶著兒子上教會,而且是全家一起去,上帝會幫我們治療這個孩子。後來,我們真的找到 了適合的教會,雖然當時我對信仰的事並沒有很積極,而先生也很排斥基督教,不過,上帝並沒有放棄我們。幾個月後,一位五年多前在自閉症討論會只見過一面的 媽媽打電話給我,她說她突然翻到我的電話,不知何故就撥了電話給我。但當時我並沒有接到電話,後來回電時,我在她的留言中聽到她說「God Bless You」,我猜想她應該是個基督徒。果然沒錯,之後再聯絡,她便熱切地領我走上信仰之路。感謝上帝的安排,因這位媽媽也有一個可愛的自閉症小孩,所以能感 同身受的幫助我們。
自從信主之後,我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變,我一天比一天喜樂,對兒子的操心也一天比一天少;並非兒子痊癒了,而是我對上帝有信心,知道祂會幫助我,會把最適合且最美好的賜給我們。因此,我對許多事情有了不同的看法,也更加謙卑的看待一切。
上帝美好的安排,還包括讓我的先生也信了主。以前先生都對我說:「要信耶穌,妳自己去信就好,可不要把我也叫去。」但後來先生信了主,現在我們全家人每天晚上都會手牽著手一起禱告,家裡的氣氛不再愁雲慘霧,而是幸福和樂!做父母的我們,也更能坦然的面對兒子的自閉症。
兒子一天比一天進步,連老師、治療師、朋友及家人都感受得到。現在他已經可以在融合班上課了,雖然還是不太說話,但做媽媽的我,不再像以前一樣,總是憂心 著急;現在我不急了,不是不在乎,是知道急也沒用;同時也認知到,不要把孩子有沒有進步當成是成功或失敗,因為這樣對自己不公平,對孩子也不公平。兒子只 要進步一點點,我就會感到很開心,家庭氣氛就變得更好,這就是我們從上帝那裡領受到最大的祝福。
最後,有些話想向與我一樣,家有特殊兒的弟兄姊妹分享──我們都是上帝揀選出來最優秀的父母,所以我們一定要盡最大的努力來幫助孩子。雖然我們是人不是上 帝,常常會軟弱無力,但依靠上帝,將一切交託給祂,把重擔在祂面前卸下,祂不會拒絕我們,祂會賜給我們力量,讓我們有更多的心力來帶領孩子繼續往前行。要 用上帝愛我們的方式來愛我們的孩子,因為我們都是一百分的父母!

越吵越愛

文/中萍

天下沒有不吵架的夫妻。在此特別提供七大吵架藝術,幫助老公老婆「床頭吵,床尾合」,越吵越恩愛,希望您下回臉紅脖粗之前謹記在心:

  • 藝術一:婚姻關係的主詞永遠是「我們」。在怒火節節上昇之際,趕緊把上面這句話唸三遍。將婚姻看作「我倆共有事業」,無論一時爭吵有多激烈,夫妻關係總能轉危為安;當婚姻中出現兩個單數的「我」時,那才真是亮起紅燈了。
  • 藝術二:速戰速決。不要給怒火繁殖再生的機會,儘快把事情攤開來談。有時一股腦把自己的感覺全部說出來以後也就沒事了。
  • 藝術三:把握爭執的重點。不要勾起新仇舊恨,結果一發不可收拾。和當時情況毫無瓜葛的意氣用事,不僅使對方莫名其妙,更讓自己的怒氣「火上加油」,對解決事情一點幫助也沒有。
  • 藝術四:不要口出惡言。當雙方言辭越來越犀利,眼看大吵在望時,別讓「自保系統」自動開機,使「吵贏」變成唯一的目標。人身攻擊或許會教你贏得一時的快感,但卻會使你倆關係的破口久久難癒。太傷了!
  • 藝術五:打開自己的收聽頻道。吵架不只讓自己發洩個夠而已,重要的是「聽」對方在說什麼。在怒火中燒時雖是難如登天,但是一旦你勉強撐開耳朵後,你們這一架就沒有白吵了。「聆聽」使你不再以「打敗對方」為終極目標,而你敞開的天線也會影響另一半調整他的頻道。
  • 藝術六:牢記「施比受更有福」。結婚變成戀愛的墳墓常在於我們想多「拿」,不再肯多「給」。婚姻既然攸關倆人幸福,在「給」和「拿」兩方面都得成功。而且「給」的時候不要指望對方會投桃抱李,否則下一回合的爭吵是指日可待。
  • 藝術七:為爭執「慶功」。「塵埃落定」之後,握著另一半的手,對他說:「雖然剛才我們『完全失控』,但我們總算又勝過了挑戰,值得獎勵!」

願天下有情人都甜甜蜜蜜,就算吵起架來也能頭頭是道,吵後彼此更了解,更恩愛!

天才老爹壓箱寶

文/中萍

親愛的男士,為人父親的你不知可曾想過,生命中最值得留給孩子的「傳家之寶」是什麼?房子?股票?珠寶?信託基金?在此挑選出十個你可以「代代相傳」的座右銘,盼望這十樣「蠻老生常談」的品格能脫穎而出,成為你帶領孩子成長、最引以為傲的貢獻。


  • 寶貝一:責任感(Responsibility)。從小養成孩子為自己所作所為負責的習慣,由小事情如收拾玩具、整理房間等開始,稍大時也該輪流協助家務,如洗碗、倒垃圾等。同時間大人也學習不插手幫忙的「忍耐力」。
  • 寶貝二:工作哲學(Work ethic)。灌輸孩子勤奮工作的重要性,教導他們「不勞而獲並非福氣」。讓孩子明白伴隨成長過程而來的就是工作與義務的加添,因此他們在面對更大要求時不至花容失色而逃避推捼。
  • 寶貝三:決心(Determination)。 致勝之道唯在決心,而決心則是「失敗」和「再試一次」的混合品。身為父母除以身作則外也不要過於保護,幫助孩子從錯誤中學習建立堅定心志。
  • 寶貝四:正面心態(Attitude)。在生活中很容易聽到負面的聲音,教人氣餒後凡事裹足不前。訓練孩子Positive Thinking,從全新的角度來看事情,一方面培養他積極樂觀的心態,一方面也避免他日後有潑人冷水的毛病。
  • 寶貝五:相信潛能(Potential)。歌羅西書第三章中提到「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恐怕他們失了志氣」。鼓勵孩子,相信他們「未見」的潛能,幫助他們有勇氣「作夢」,並找到發揮潛力的機會。
  • 寶貝六:人際關係(Relationships)。父母之間的關係及他們與他人之間的關係對孩子未來與人相處影響重大。而十個孩子中有九個半會告訴你「人際關係」是他們最看重的事,因此一個充滿愛心、關懷與信任的榜樣自是非你莫屬啦!
  • 寶貝七:忠心管家(Stewardship)。 教導孩子「神擁有一切,我們只是祂託管的對象」的觀念,我們的職責是作個忠心的好管家,這也包括將神託管的十分之一回饋在神的事上。
  • 寶貝八:誠實(Honesty)。 誠實是智慧的開端,古今中外的文人武將都會同意〈謊言是對人類記憶力的一大挑戰〉。除了自己言行一致外,對孩子坦誠公開的態度也會帶給他們安全感。
  • 寶貝九:慷慨(Generosity)。有一個鄉村牧師的女兒從小以為他們是全村最富有的人,因為看到父母親對窮苦人的慷慨解囊和不求回報。而且慷慨的人保證會比小氣的人快樂多多。
  • 寶貝十:倚靠神 (Dependence on God)。最後一樣寶貝,卻也是最重要的一項。「你要把你的重擔卸給耶和華,他必撫養你,他永不叫義人動搖。」當然你自己先要真心說「阿門」,否則怎麼能指望孩子相信?


但願這十樣「傳家之寶」能成為你和孩子之間一生最大的默契!

領養家庭小組─父母疼惜幸運兒

文/姿菱

八月初教會新成立的「領養孩童小組」第一次在保羅教室聚會,為曾經領養孩子的家庭提供團契機會。父母共聚一堂,分享得來不易的「寶貝」生活點滴,彼此討論認養過程的心路,並交換學習經驗,也希望領養的孩子能得到最好照顧,在身心靈健全的環境下成長。

張瓊濱和許瓊嬌區牧夫婦是促成此小組成立的推手,他們從中國收養了兩個孩子,並多次以自身經驗幫助想要領養孩子卻不知從何開始的夫婦們。其中一位組員Jane也是透過他們熱心幫助,順利地剛領養了一個兩歲男孩,回到美國還不滿三個月,孩子對新環境尚感生疏害怕,緊靠在母親身邊,後來和其他活潑的孩子玩耍後,羞澀的臉頰才慢慢展開笑顏。Jane感謝主讓她順利領養到孩子,希望孩子在教會快樂長大,更表示願加入服事兒童的行列。

另外一位潘姊妹也領養了兩個孩子,背後還有一個感人的故事。原本仲介機關通知她有孩子待養,後來卻又臨時告知那個孩子生長停滯,命在旦夕,於是改分配另一名孩子給她。帶孩子回美國撫養後,她意外得知頭一個孩子仍健在;她想到這個孩子年紀已長,身體又不好,恐怕很難再有領養者青睞,就決定本著愛心將她也帶回美國來。

劉彤牧師及師母一向對孤苦無依的孩子有負擔,特別前來參加此次聚會,提到以前也常收集認養孩子的資料;他提及美國人特別有愛心去收養異國孩子,希望中國人可以改變傳統觀念,有雅量可以接受不是自己所生或不同種族的孩子,讓許多孤苦的小孩可以被領養,接受耶穌的愛。會後牧師還一一為每個家庭祝福禱告,求神指引每一對父母知道如何帶領自己的孩子。

揚溢著天真喜樂的面孔,孩子們在教室開心地玩耍起來;看見這群被收養的孩子與父母彼此酷似的臉孔,不得不驚訝神的奇妙安排。這些孩子多麼需要父母的關愛,得以在教會健康的環境下成長,對被領養的身份有正確開放的觀念。他們是一群幸運的孩子,父母細心呵護、餵養、疼惜,耶酥的愛,透過父母在他們身上完全流露出來。

我是世界上最快樂的單親爸爸

文/阿偉

當年我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到耶魯大學醫學院做研究,後來又在加拿大獲得碩士學位。我當時很自豪,學位、事業、家庭,凡事心想事成,與前妻相識不到一個月就結了婚。沒料到婚後不久,夫妻二人就衝突連連。幾年來,我千方百計想盡辦法要挽救婚姻,但最終還是面臨離婚的痛苦,我才第一次發覺也有靠自己做不到的事。

當時,一個中年的男人,帶著四歲多的女兒小麗,真是覺得前途茫茫,到了人生十字路口卻不知如何走下一步。就在那時,有人邀我去了教會,有兩個家庭伸出援手,為我在女兒校後照顧她,一個家庭以過來人的經歷來輔導、鼓勵我,還有牧師的信息和關愛,使我在飽受挫折之後,重新建立起對人生的信心。

有一次,我去參加全福會的餐會,那是一個從業男仕的團契。當天我看見一群大男人在台上唱著詩歌、手舞足蹈,我很震撼,也很羨慕。看著他們湧自內心的快樂,我當下做了一個決定,我不要再苦澀,決心做個快樂的單親爸爸。在全福會當中,我覺得完全被接納。

過去,我心裡的苦與恨,都流露於形,濃眉大眼裡透著凶光,黑沉著臉,同事都不跟我打招呼。但是,在神無盡的愛中,我覺得自己開始心胸擴大,眼界打開,心境霍然開朗,人際關係也變好了。如今同事每天與我打招呼,問我:「好嗎?」我都會回答:「好得無比。」

我雖然不是完美的父親,但我非常努力要成為好父親。做好一個父親是我的使命。我每天親自掌廚為女兒做三餐,也與女兒每天三次禱告。早上為她做一頓很好的早飯,並與她一同禱告,為新的一天來信靠神。也為她做好午飯帶去學校,晚上回來,她常常會很興奮的敘述同學圍著她的飯盒,好奇地問她裡面的菜是什麼,我很享受聽她形容同學們如何羨慕她飯盒裡的飯菜。而且無論再忙,我一定下班回家煮晚飯,決不因為忙就讓她吃麥當勞解決。我很看重和女兒一起禱告,以感恩的心一同吃晚飯的時間。

縱使我們是單親家庭,物質上也並不豐裕,我最大的心願就是女兒仍能如同一個正常家庭的孩子一般,快樂正常的長大。我每晚都為此為女兒禱告,也確實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看見神的祝福和細膩的愛,在每一個階段都安排了不同的家庭和老師愛她和幫助她。雖然生活中每天有無數要解決的困難和問題,但是我不憂愁,因為那雙看不見的手曾帶領我們走出陰霾,也會繼續是我背後的力量。

在一年級的結業成績單上,小麗老師給她的評語是:「各方面表現都在水平之上,她每天早上都面帶微笑來到學校,準備好學習。」後來我到學校與老師會談,老師才知道小麗是來自單親家庭。當時她非常詫異,她解釋單親家庭的孩子通常比較憂鬱,也因此朋友不多,而且成績會下降,但是小麗卻性情開朗,朋友很多,很好學,成績也有進無退。原來那位老師幼年也曾經經歷父母離異,所以她很了解單親家庭孩子的心理。

六年來,小麗一直是一個活潑健朗的孩子,一般人都看不出她是從單親家庭長大的。她的朋友形容她熱情洋溢,蠻有領導的能力。如今小麗即將小學畢業,她說:「爸爸一直把我帶得很好。當我需要幫助的時候,他一定會幫助我。」

我是世界上最快樂的單親爸爸!

融洽的親子關係

文/鍾泰

親子關係出現問題令人同情,因為骨肉隔閡是莫大的損失,更造成深度情緒問題。然而周圍也有兩代相安無事、其樂融融的例子,且讓我們來探討一下這些幸運家庭親子關係的特質,願以筆者這些年在北美培育兩個兒子歸納出來的三個原則供大家參考。

一‧給孩子愛的環境和成長空間

學前與學齡期是幼小生命的啟蒙時期,父母親為孩子預備安全有愛的環境,進而培育出樂觀進取的品格基礎。孩子入學後幫助他們適應環境、認識師長並時時鼓勵,同時允許孩子從錯誤中學習,這樣他就有足夠成長空間去成就大事。我們在家裡,做母親的常與強褓中的兒子四目相對、溫柔說話,父親也把握機會與孩子共度天真可愛的幼年時光,因這些日子一去就不再回來了。

有一次哥哥坐在爸爸腿上聽他唸故事書,唸到一半媽媽請爸爸接聽一個電話,結果哥哥就在爸爸講電話時把故事往下唸,等爸爸講完電話,哥哥書也唸完了,爸爸這才發現哥哥是為了享受自己的愛,才每天要求爸爸唸書。哥哥五歲時,我們讓他自己倒開水和牛奶喝,這看似容易的事對孩子可是大挑戰,能幹的媽媽幾乎不能忍受孩子把飲料灑出來。可是哥哥在失敗中學習,一週後就不再滴水在杯子外了,他的成就感也邁進一大步。孩子七、八歲時開始訓練他們整理房間、鋪床和參與大掃除,他們因此有一種歸屬感,覺得自己也是主人,願意對家庭有一份貢獻。直到後來他們長大成家,還自動回來幫爸媽搬家,並邀請媳婦也參與。為了獎勵孩子,我們當年給每人一個小錢箱並每週給他們五塊錢,錢箱滿五十塊後爸爸就幫他們存入自己的帳戶,這些操練養成他們從小獨立自主,也成為親子間信任尊重的基礎。

二‧保持親子間的溝通

在孩子學前就要把溝通變成每週必行的重要節目,兄弟倆會把悄悄話單獨告訴媽媽,像弟弟初中時喜歡一個金髮女同學;而做爸爸的從哥哥兩歲起單獨帶他上麥當勞,帶他去圖書館聽故事等。有一年媽媽在家養病,爸爸一個人送哥哥去聖地牙哥上學,一切行李傢俱放妥後,哥哥給爸爸一個擁別、感激他老遠送自己上學,結果爸爸當場老淚縱橫;孩子能感恩,就是親子敞開溝通的結果。一年前當弟弟與弟媳去度蜜月時,哥哥回家來拿信,正巧爸媽不在家,他留下一封感恩信,說「我們是幸福的孩子,因為爸媽相愛,讓我們有溫暖的家,當弟弟和我有需要時,您們總在身旁,您們生命的榜樣成為我們的教導原則,感激您們放手讓我和弟弟與妻子一同去建造我們的未來,愛您們的哥哥」,讓我們非常感動。

三‧成為孩子的榜樣

孩子學習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父母的榜樣,為了養成孩子誠實的習慣,我們從不交代他們假裝爸媽不在家,買機票和吃館子也絕不謊報孩子的歲數,父母彼此說感激的話,並甘心樂意為對方服務。孩子看到父母真實相愛,也學會彼此相愛;有一次爸爸公司裁員得緊,哥哥就自告奮勇說他要輟學打工,好讓弟弟上大學,結果吉人天相,爸爸一直工作到他倆大學畢業而自願退休,這就是「身教勝於言教」的道理。

說了這些正面的例子,其實我們做父母也有許多錯失之處,只是孩子能夠接納我們身為父母的不完全,就像我們接納孩子不完全一樣。當親子間彼此了解缺陷,放棄要求完美的子女、父母形象,照所擁有的去接納,就能經歷一份嶄新、融洽的親子關係。

品牌大師,還是品格大師?

文/遊子

從小,寶寶是班上最快樂的小朋友,因為他有個快樂的媽媽!

更具體的說,他有個會陪他玩耍的媽媽。相較於其他小朋友每天滿滿的課外學習課程,從畫畫、小提琴、鋼琴到芭蕾舞,寶寶的生活可用「時間很彈性」來形容;對於小學三四年級的小朋友來說正是潛力開發、十八班武藝樣樣都可吸收的時期,但寶寶卻因他生活很彈性而快樂,不是才藝班沒將他的生活擠滿,而是寶寶有個想法不一樣的媽媽陪他渡過快樂的童年。

現在寶寶已經十八歲,就讀UCLA的他,不僅喜歡音樂、還會編曲,熟稔多項樂器,九年級時成為學校樂團最年輕的第一小提琴手,畢業前還與其他朋友組成七人樂團,錄製並發行歌曲;而在大一新生中很出鋒頭,大家都說他是系上最快樂的大一新生。

不管是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無不反應母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苦心。然而,身處在快速變遷的世代中,對於在職婦女的媽媽們或在家的全職媽媽們在孩子發展各項潛能之前,應首重於塑造孩子的品格;因此,每位媽媽是孩子的品格大師!

相信很多女性為了孩子,辭去原本的職位、等孩子大一點又回到工作崗位上的經歷。故事中寶寶的媽媽伶淳,早在十幾年前於矽谷某間知名公司的財務部門任職,必須在事業與小孩間做一選擇。當時因為孩子很小,辭去待遇頗優的職位,扮演全職母親的角色。在轉換角色的過程中,如同其他人一樣,有段很長的時間來適應,還有與丈夫之間溝通教導小孩的方式;而伶淳很清楚地知道,做個全職媽媽是有意義且對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事情。

伶淳在小孩兩歲時便全心投入教養的孩子。從在職婦女到家庭主婦,夫妻要有相同的目標,雙方都要甘願,不是一方覺得自己被犧牲或特別辛苦。因為以往在職場上有績效表現或獎金,是工作成就感的來源;一旦在家相夫教子,所謂的成就感來源或許是在小孩的表現;有些媽媽會發現,無論在家如何努力做好家務、帶好小孩,最後落得不知為誰辛苦為誰忙?伶淳鼓勵大家,這當中最大的祕訣是在於自己要先快樂起來,成為一個快樂的母親。不是因為小孩考全班第一名而快樂,不是小孩才藝出眾而快樂,乃是自己本身就是一個樂觀、積極、願意陪孩子們一同成長學習的媽媽,且看重孩子們的品格勝於其他。

孩子們在生活中最常時間接觸到的環境和人事物,往往會塑造其日後的品格。因此媽媽本身若是個快樂的人,不去限定小孩日後發展方向、或將孩子的每日行程安排得滿滿,著重他們的個人特質,給予妳的時間、陪他們玩耍,讓孩子們感受到妳是在乎他們,愛他們,能幫助小孩培養出安全感與自信心。從小就知道自己是被關愛的,因此他們也懂得如何關心他人,能主動幫助其他需要幫助的小朋友;這種給予及懂得鼓勵人的品格特質,將是孩子一生最大的資產。

除了花時間與孩子在一起玩或從事有意義的活動,跟孩子一同學習、成長也對孩子們的品格相當重要。伶淳從來不懂募款、義賣,也是因為小孩子的緣故,自告奮勇當起學校慢跑活動的coordinator還有義工媽媽等。另外,伶淳與先生都是虔誠的基督徒,與小孩間的關係和互動是基於聖經中的教導。伶淳覺得若家長與孩子之間有共同的價值觀和信仰,孩子從小有一個可遵循的典範,到了易學壞的青少年時期,也因基督品格內化而有正面影響。一旦孩子有了良好的品格,就會對自己有榮譽感及自我期許,認識自我價值並能貢獻社會。

健全品格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資產,孩子們建立好品格後,能按其特質發展屬於自己的才藝,這時還怕沒有「品牌」嗎?然而,健全品格的孩子是媽媽的寶,有快樂的媽媽則是全家人的祝福與福氣。

超越血緣的親子愛—「領養孩童」小組專訪

邱姿菱報導

電視連續劇經常會出現養女被虐待的辛酸故事,或許華人因此對收養孩子產生很多觀念的偏差。現在有一群父母每個月在Santa Clara的生命河靈糧堂共聚一堂,彼此分享得來不易「寶貝」的生活點滴,討論申請領養的心路,並交換學習經驗,希望收養的孩子能得到最好照顧,在身心靈健全的環境下成長。

八月初教會新成立的「領養孩童小組」首次聚會,為領養或有心如此做的家庭提供聚集的機會。張瓊濱和許瓊嬌夫婦是促成此一聚會成立的推手,他們七年來從中國收養了兩個孩子,並多次以自身經驗幫助想要領養卻不知從何開始的家庭。瓊濱目前在藥廠擔任藥物分析師,而瓊嬌放棄有三個會計師執照的專業工作機會,專心在家裡照顧孩子。他倆結婚多年未能懷孕,瓊嬌渴望成為母親的心情,不是過來人很難體會。而現在他們終於有一對健康可愛的子女,得來不易的明珠與喜獲的麟兒,令他們無比滿足和感恩。

在決定領養孩子前,瓊濱夫婦也經歷過收養孩子的心理障礙:擔心孩子的健康問題、是否智能發展遲緩;擔心孩子難以管教、長大後是否能接受被領養的事實,或親生父母來找孩子等情況。夫婦倆因此常為領養的孩子身心靈,及孩子的原生家庭禱告,求神醫治孩子被親生父母遺棄的創傷,並幫助孩子長大後能饒恕父母,得到真實的平安喜樂。他們也體會到其實不管是親生或領養,孩子成長的過程都必須經過許多挑戰,需要父母全心關愛;而如果孩子長大後想找到親生父母,他們也願意幫助及成全。

瓊濱和瓊嬌一開始對領養程序一無所知,花了很多時間探索詢問。九七年時他們在兩個月內約談了八家領養機構,決定機構後,又面對極為繁雜的手續,接著則是等待被通知的漫長時間。通常機構要求收養家庭的條件是:年齡在三十至五十五歲之間、已有或未有子女的單身或夫婦、身心健全者;費用約在一萬五至二萬美元間,包括機票、到育幼院的旅費等;所有文件都需要公證,包括結婚證書、出生證明、犯罪記錄,加上社工人員的家庭調查報告,包括:工作和經濟情況,夫妻、父母、與兄弟姊妹關係,及希望領養怎樣的孩子。

經過十五個月的等待,九八年底他們到中國帶十九個月大的女兒返美,當見到孩子那一剎那,一切的辛苦等候都有了結果。由於孩子比預期年長,當初曾擔心在育幼院太久會影響她的身體或智能發展,但神的預備超過所求所想,他們的女兒極為靈巧可愛。兩年後他們又領養了一名八個月大的男孩,第二次赴中國帶回兒子時,抵達後才發現這個孩子因腸炎已進出醫院數次,回到育幼院後仍腹瀉不止,甚至臀部皮膚都已潰爛。恰巧同行的領養家庭中有一位白人小兒科醫生,因他在藥劑調配上的幫助,狀況才得以好轉。這個當年在垂死邊緣的孩子如今已五歲,現在是個健康活潑且精力十足的小男生。

參加小組的另一位姊妹娟,也是透過瓊濱夫婦熱心幫助,順利剛領養了一個兩歲男孩,回到美國還不滿三個月。孩子對新環境尚感生疏,聚會時緊靠著母親,和其他孩子玩耍後,羞澀的臉頰才展開笑顏。娟希望孩子能在教會的環境裡快樂長大,未來也願意加入服事兒童的行列。還有一位組員潘姊妹從中國領養了兩個孩子,最近又將收養第三個,幕後有一個感人的故事。她在收養老二時,原本領養機構通知有孩童待領,後來又臨時告知孩子生長停滯,改分配另一名孩子給她;帶孩子回美國後,意外得知頭一個孩子仍健在。她心想這個孩子年紀已長,身體又不好,而曾被拒絕收養的孩子很難再有領養家庭青睞,於是決定本著愛心將她也帶回美國來。

生命河靈糧堂的劉彤牧師及梅蕾師母,一向掛念孤苦無依的孩子,也參加了「領養孩童小組」的第一次聚會。劉牧師說他們曾收集許多領養孩子的資料;他提到美國人常本著愛心去收養異國孩子,希望中國人也能改變傳統觀念,有雅量可以接受不是自己所生或不同族裔、不同膚色、甚至是殘障的孩子,讓許多孤苦的小孩可以被收養,接受主耶穌的愛。會後他還一一為每個領養家庭祝福禱告,求神指引每對父母知道如何帶領自己的孩子。

揚溢著天真喜樂的面孔,這些孩子在聚會的教室開心地玩耍起來;他們當中許多人與養父母有著酷似的臉孔,實在是神的奇妙安排。這些孩子有父母關愛,在教會健康的環境下成長,能對被領養的身份有正確開放的觀念;他們是一群幸運兒,將在父母細心呵護、餵養、疼惜下長大。

伴夫待職七月記

文: 莎莉

我知道自己必須扮演啦啦隊的角色,如果我也起起伏伏上上下下,必定給家庭生活帶來低氣壓,這樣不但無助於改善目前狀況,反而使之惡化。

這幾年幾乎已成慣例,每年母親節總是與小組弟兄姐妹到Big Basin露營慶祝,去年也不例外。為了預備,文輝星期五特別請假一天在家,收拾行李,準備各種露營必需品。上午十點鐘左右,公司來電話說有要事必須召開會議,文輝還問可否在電話中解決?老板告之不可也,須得見面談,要他立刻回到公司。他放下電話說了一句話:「我看是中獎了。」當然我也明白中獎即表示被lay off了。週五晚間我們雖比預期時間晚出發,還是摸黑到了山上;為了不掃弟兄姊妹的興頭,我們決定先不發佈消息,等下山後再說。這三天兩夜仍是與弟兄姊妹有一段非常愉快的時間。

文輝從畢業以來,一直都在工作,他的生活重心可說是以公司和教會為主要範圍。失業初期,正好可以讓他在家好好調養休息一番,並與孩子們建立一些過去苦無時間建立的關係。我們天天一起接送孩子,上市場買菜,看食譜研究新吃法,請弟兄姊妹吃飯交通,一起上Bible Study Fellowship,研讀聖經,好似在提前預備退休生活。三個月好日子過去了,文輝準備重整旗鼓,再度出發。不料所送出之履歷表皆石沈大海,連封拒絕信的影子也沒有;聽到的全都是負面的消息與報告,四周的朋友也開始有人中獎,先生的情緒及壓力想當然爾是很大的。但我知道自己必須扮演啦啦隊的角色,如果我也起起伏伏上上下下,必定給家庭生活帶來低氣壓,這樣不但無助於改善目前狀況,反而使之惡化。

神的話語有力量

感謝神的是,過去一年我在BSF查考「摩西的一生」,從經文裡看到神的許多個性,祂是信實的、恩慈的、及時的、凡事預備的、有耐性的、公義的、賞罰分明的…,祂真是一位完美無缺、無人可比擬的智慧父親。我又看到以色列民族,神藉摩西領他們脫離為奴的日子,他們卻在曠野裡抱怨連連,惹神生氣。神數次想滅絕他們,都因摩西苦苦哀求,神才改變心意。由於他們的頑梗,原來才須走十一天的路程,總共花了他們四十年才走完。而且這四十年來人口總數並未增加,與原先出埃及的人數相當,因為有一半的人口,就是曾在曠野侮逆摩西抱怨不斷的人,倒斃在曠野,不得進入神應許之迦南美地。

這一年的查經,對我這段時間的幫助極深。因為神的個性深深烙印在我的心版上,使我相信祂絕對會及時伸出援手。所以我們仍是靠神每日供應的恩典與話語,喜樂地過日子,將一切不確定都交託給祂。因為祂在雅各書1:2-4節告訴我們:「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因為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有一天當我正在專心靈修時,我求問神,這試煉要到何時才結束?神把一句話放進我心裡:〝This trial will be long enough for both of you to learn a lesson, yet will be short enough for you to stand under it.〞於是我心中了然,還不會這麼快結束。

天使稍來關懷

然而神總不忘記我們正經歷的,有一天當文輝洩氣地坐在電腦前,突然接到一個與我們不熟的姊妹〈屬別間教會〉的電話,告之神感動她為我們禁食禱告,她並分享她先生失業到全家只剩一千兩百美元,而後來神如何施恩於他們的見證。聽完電話,我倆坐在地上讚美神,眼淚不住流下來,我們邊哭邊讚美,邊哭邊禱告。神是慈愛的,祂總差祂的天使帶來好消息給傷心的人。到十一月,感恩節迫近了,工作上仍是毫無動靜,有一天輪到我「發作」了。那天一起床,就覺心情煩悶,只想哭,我跟文輝說:「今天不做啦啦隊長了,幹不下去了!」於是我趁孩子上學後,不停地哭、禱告、哭、禱告,向神喊救命!晚上力氣用盡了,早早上床睡覺,告訴自己,明天神有新的恩典幫助我。週五一對牧師夫婦來探訪我們,塞給我們一個信封,裡面有現金一百美元。他說知道我們不是即刻有財務的問題,這奉獻是seed money,我們十二萬分感動,這是我們有生以來收到的第一筆「奉獻」,而且是從牧師來的,意義非同小可。我們把它小心翼翼收藏著,並寫上日期,因為當天是牧師的生日。耶穌曾說:在這條信心的道路上,若是我們做在最小的弟兄身上,就是做在主耶穌身上。神總在一些緊要關頭上告訴我們祂是與我們一路同行的。

去年感恩節,我們全家回到闊別八年、位於芝加哥的教會,探訪昔日的牧師同工,並參加他們舉辦的特會。會間,我們目睹神在不同教會所做的奇妙大工,看見昔日的牧師,如今白髮蒼蒼,但神采飛揚,從神來的信心滿溢,對我們的愛與關懷有增無減,簡直跟自己親爹沒兩樣兒。昔日的同工好伙伴們,如今兒女成群,我當年主日學的調皮小學生,如今長得玉樹臨風,在特會中帶領敬拜,同工們比以前更成熟,更愛主,個個都是禱告勇士;我不禁又是熱淚盈眶,由衷讚美我的神。特會期間,神的同在如此鮮明,簡直如造訪天堂一般,愛與接納重重環繞我們,釋放我們,醫治我們。從五月到現在,許許多多弟兄姊妹為我們禱告,連那平常不太開口的,也開口為我們代求,小組同工也對我們有愛心奉獻。文輝曾分享:失業後,公司同事的關係漸漸散了,但是跟神的關係,跟家人的關係,跟弟兄姊妹的關係,不但沒改變,反而更密切。這不是神的愛與恩典,是什麼呢?

耶和華坐著為王

如今感恩節、聖誕節、新年已過,神也在此時給我們開路,有了數個面試機會,並已於一月份開始工作。詩篇廿九篇第十節說:「洪水氾濫之時,耶和華坐著為王;耶和華坐著為王,直到永遠。」今日經濟大蕭條,正如洪水氾濫一般,許多人正載沈載浮。但主說:洪水氾濫時,祂坐著為王;祂坐著為王直到永遠。讚美主!因為祂仍掌權!

一生一世夫妻情

文/莎莉

在決定是否參加恩愛夫婦營(Marriage Enrichment Retreat)的過程中,我發現了撒旦對婚姻的兩個謊言;一是你們的婚姻不錯,不需要參加,二是你們的婚姻就算去了營會,問題也解決不了。不知道弟兄姊妹是否也落在同樣的謊言中?

因著同工力邀,我們仍然報名參加了去年的MER;幸好我們去了,這實在是一個今生無悔的決定。三天營會簡直像在坐愛之船,充滿歡樂眼淚。我先生在這三天給我驚喜的次數和深度,遠超過廿年婚姻所經歷的,因為他是個不喜歡在公開場合向太太表達愛意的男人,然而在營會整個氣氛的鼓勵下,他勇敢地在所有與會者面前流著淚表達他對我的欣賞感激,肯定我在他生命中的重要性。他也是個不喜歡寫東西的人,但在一場情人晚宴裡,他當眾拿出悄悄寫給我的情書唸出來,真情流露,我被他這些舉動感動地潸然淚下,因為我從不期待會從他身上得到這樣的待遇,他的舉動使我聯想到一位勇士向他心愛的女子顯出的鐵漢柔情。這三天他專注地注視我,為我所做的一切,甚至違反他的天然性格,我都用心靈的「永恆相機」照了下來,存放在我的永恆檔案櫃裡,一想起心裡就喜孜孜地,覺得神實在賜給我一個不可多得的好男人。

我自己呢,則在營會裡透過聖靈被提醒,要先作我丈夫的妻子,再作孩子的母親。自從三個孩子陸續出生後,我的重心和焦點很自然地從丈夫身上轉移到孩子身上,漸漸忽略丈夫的需要,媽媽味越來越重,女人味越來越少。但在營會裡,我突然醒悟過來,要讓自己重新恢復女人的榮美與風采。營會結束後,我們夫妻關係被更新,好像恢復到戀愛期,只是比戀愛的時候更紮實、更委身,更懂得互相欣賞、互相尊重、互相表達愛意。結果是教養孩子的態度更一致,對生活壓力的承擔力更加增,在服事上更同心協力,這些都是過去我們雖有經歷,但未經歷完全的。

耶穌說,我來是要叫你們得生命,且得更豐盛的生命。我們真的從營會裡飽嚐了神要使我們婚姻更豐盛的應許和祝福,一男一女、一夫一妻、一生一世,加上神三股合成的繩子不易折斷。神以厚恩待了我們,神也會以此厚恩待你,請你與配偶用實際的行動來參加恩愛夫婦營吧!

在婚姻中成長

文/艾立德

今年十月三日是我結婚卅五週年紀念,在時下流行的「合則聚,不合則分」的心態之下,我們很慶幸,卅五年前婚禮中許下的誓言,依然深印在我們心版上,沒有絲毫改變動搖。彼此接納、互相體諒、放下自我、學習饒恕、不輕言放棄,這就是卅多年來,我們婚姻成長的必要元素。我們同心澆灌這塊「幸福園地」,不讓園子裡有雜草、野蟲來破壞,而且天天澆水(說鼓勵的話),施肥(坦誠表達內心感覺),園子裡充滿花香和果子,這些年為婚姻投資的一點一滴,如今已是享受收成的時候。我們盼望不僅共度卅五年,還要再共度下個卅五年,願那堅貞不移的愛火,永遠在心中繼續燃燒,能達到「歷久彌新」的最高境界。

剛結婚頭兩年,不斷適應男女有別的差異,原生家庭不同,就連擠牙膏、吃鹹、吃淡都要耐心學習,了解配偶的生活習慣。等到似乎有點默契了,兩個孩子相繼出生,新的挑戰接踵而來;但我們卻有一個共識,就是彼此是對方的第一優先,不讓孩子或工作成為夫妻間的第三者。我們很幸運,婆婆在有需要時,總是樂意來照顧寶貝孫子,讓我們週末可以出外度個小蜜月,或是去看場電影,對增進夫妻感情是一帖良藥。我們對婆婆的孝敬、婆媳相處的融洽,無形中也成了孩子尊敬長者的榜樣。

當孩子漸長,即使夫妻間有意見不同之處,絕不讓孩子作裁判,更不叫孩子站在自己這邊去論斷配偶的不是。孩子在青少年時曾對我們說,「爸媽相愛,是我們一生最好的禮物」。我們也喜歡全家出遊,接觸大自然美景,許多名勝古蹟都有我們歡樂的腳蹤,孩子們至今也仍津津樂道。

人生常有無法預測的事發生,九四年初我常感疲累、胃部不適、手心發黃,在一次驗血時發現肝指數偏高、有發炎現象,醫生要我做肝穿刺、切片化驗,數日後得知有B型及E型細菌,必須立刻治療。與醫生商議結果是接受干擾素注射,來對付肝中的病菌;經過家庭會議,我們決定接受治療,也期盼能早日康復。

在醫院治療的頭一天,護士示範注射第一針,往後四個月,必須每天在家自行注射。雖然醫生事先明說,為我作心理準備,但一針下去,不到四、五個鐘頭,各種症狀如排山倒海而來,猶如世界末日臨到,從頭到腳只能用一個痛字來形容;每天走動的空間就是臥房和客廳,一切活動都停止,深覺自己如同廢物,人生失去了意義。

治療時適逢暑假,兩個兒子先後返家度假,我得到先生及他們的悉心照顧,有朋友戲稱是「三千寵愛在一身」,我笑說豈止三千,是多過三億啊!先生每天晚餐前準時回來為我注射,所有家事都落在三個男生身上,他們發揮最大潛力,讓我安心養病,在一家人愛護之下度過了艱難的四個月。

療程終於結束後,掉了一半的頭髮也慢慢長出來,一年後我的肝指數回到正常,體重也漸漸回升。回顧從發病、診斷、治療到康復,將近一年時間;我萬分珍惜這一年丈夫及兩個孩子給我的鼓勵,對我的忍耐和無悔的愛,讓我更明白婚姻是在難處發出芬芳,在逆境顯出堅忍。經過這次苦難,在婚姻旅途上我們又向前邁了一大步,因為經得起考驗才能有幸福美滿的婚姻。

今年不但是結婚卅五週年,也是我的肝病痊癒十週年,我倆早已提前退休,願意將自己婚姻成長的祕訣、蒙受祝福的心得,與年輕夫妻分享。「婚姻嚮導」是我們目前全時間投入的工作,幫助伴侶們走過狂風暴雨、高山低谷,最後能安度危程,達到婚姻的彼岸。願天下眷屬都成為有情人!

孤獨的小天使─訪教會兩位自閉兒母親

採訪 朱麗芝 / 整理 鄭瓊瑜

打開心扉,接納自閉症小朋友的殘缺,不要排斥他們,也不要同情可憐他們,要以神愛我們的心來關愛這群孤獨的小天使。


曾經,她們和許多母親一樣,欣慰地看著年幼的寶寶一天天長大,期待他們早日學會說話、撒嬌、與小朋友一同玩耍....但漸漸地,她們發現自己的孩子似乎鎮日將自己封鎖在一個連她們也不得其門而入的世界中。當醫生診斷出孩子得了「自閉症」(autism),一種原因不明且難以治癒的疾病時,她們心碎茫然,卻仍得堅強地陪伴孩子治療、成長。多年後回首,她們歡然發現當年流的傷心淚水已在上帝的保守下,變成欣慰的甘泉,澆灌她們的心肝寶貝茁壯、成長。

晴天霹靂

靜娟育有三個子女,最小的兒子偉偉今年八歲。偉偉四歲時還不曾開口說話,醫師診斷他罹患了自閉症 。靜娟非常震驚,特別是當醫師告訴她自閉症至目前為止還沒有治癒的方法時,她更是茫然失措。

在醫生診斷出偉偉患病前,靜娟從末想過兒子會是自閉兒。雖然兒子遲遲不會說話,但靜娟相信個人語言發展速度不同,加上親戚的兒女中,有幾個孩子也很晚才開口說話,因此,面對兒子的沉默,靜娟並不擔心。

當時的偉偉對週遭的人事物幾乎沒有反應,只會不斷重覆一些動作或聲音,靜娟完全不知道如何與兒子溝通,她回想那段時間,感慨地說:「我想潛意識裡,我那時仍無法接受他是一個自閉症孩子。」

希文育有兩個孩子,老二小如曾罹患自閉症。小如在一歲前就有一些不很明確的症狀,包括飲食、睡眠習慣無法固定,對環境變化十分敏感等,一歲到兩歲間,小如的語言發展與社交能力明顯落後,非常固執,常因無法溝通而大哭大鬧,弄得全家精疲力竭。小如三歲時接受學區診斷,發現她罹患了「廣泛性發展障礙」( PDD ),也就是程度較輕微的自閉症;三歲半時,一家人送小如到史丹福兒童發展中心就診,醫師也判斷小如是個自閉症患者,但病情不是非常嚴重。

剛得知女兒生病時,希文經常痛哭失聲,夜裡也連連驚醒,心底有很深的恐懼,經過一個多月的調適,才慢慢理出一些頭緒。

漫漫治療路

靜娟是一位單親職業婦女,平常除了上班,還要獨自照顧三個孩子,加上偉偉患有自閉症,比一般孩子難帶許多,但她用心撫育神賜給她的寶貝,從不放棄希望。

教導類似像偉偉這樣的自閉症小朋友需極大耐心。靜娟以教導偉偉刷牙為例,她必須把看似簡單的動作分解成幾個步驟,畫成圖片,讓偉偉可以重複地一步步學習。一般說來,自閉症孩童不太能接受他們預期之外的環境變化,因此當靜娟要帶偉偉出外吃飯、看電影、旅行時,一定要不厭其煩地事先幫助他演練熟悉這些活動。

偉偉目前在學校接受特殊教育,課程內容包括閱讀、數學、運動神經系統、語言治療、體育課等等。偉偉的進步是漸進式的,短時間內好像看不出他有什麼不同,但若與一段時間之前相比,就會發現他有很大進步。現在他已可以用簡單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與需求,不太複雜的話也差不多都能聽懂,生氣時的尖叫、手擺動等行為都已消失了。

希文確定小如的病情後,除了讓她接受治療自閉症常用的語言治療、行為治療、感覺統合治療等方法外,還安排小如接受音樂治療和針灸療法,飲食上儘量避免人工添加物及糖份,多攝取維生素B,參加注意力集中訓練課程,以及採用一些專家開發的語言訓練軟體等。希文表示,家中有自閉兒,父母如果有一個人可以全時間陪伴孩子治療,是最理想的狀況,由於希文和先生都在上班,他們便聘請一位保母在家為小如作行為矯正,並協助接送小如,希文也調整工作時間,以便陪伴女兒接受語言治療。希文表示,由於帶自閉兒出門購物很麻煩,很多父母會儘量避免帶這4孩子逛街,但她卻經常帶小如到喜歡的店逛逛,一方面增加她的辭彙量,一方面也讓她多接觸外面的世界,希文稱這套她自己的獨門祕方為「購物治療法」。

小如上幼稚園那年,由於語言、社交能力與同齡孩子相比,仍有很大落差,希文和家人決定讓她重讀一年,但從那以後,小如的進步就很令人驚喜,目前她已八歲半,在普通班就讀,學習動機很強,聰明活潑,喜愛結交朋友,在音樂、繪畫上也有很突出的表現,奇蹟式地走出了自閉症的陰影。

神的恩典夠我們用

剛得知偉偉病情時,靜娟很憂慮,擔心自己不知如何教養他,擔心他受委屈時不會向母親表達,擔心他以後沒有能力照顧自己,擔心他將來會被送進精神病院...。但漸漸地,神讓她明白,不管是偉偉還是她另外兩個孩子,都是神的產業,她只不過是個管家。她只要做好管家工作,所有重擔、憂慮都可以交給神,她說:「我相信神在每個人身上都有他的計劃。」此外,神也讓她明白她已能接受偉偉是一個自閉兒,她只要按著本相來愛他,就好像神無條件愛她一樣。

希文本來篤信佛教,對基督教甚至有某種程度排斥,但當她因小如的病覺得人生走到絕境,四面碰壁,完全不知前面是否有路可走時,神卻悄悄敲開她和家人的心扉,她說:「現在回想起來,神甚至在我沒有完全相信祂之前就為我開路。」

剛知道小如生病時,希文痛哭了很長一段時間,後來透過「父母互助小組」的介紹,認識了一位白人基督徒太太。希文第一次去拜訪那位女士時,才一見面就伏在對方肩上大哭,那位太太告訴希文:「我們沒有時間哭了,還有好多事情要做呢!」她提供希文許多資訊、人脈,與可行的方案,並經常鼓勵希文,確定她沒有留在原地哭泣。希文說:「從這位基督徒母親身上,我們一家領受了極大安慰。」而神的恩典也不斷加添在希文一家,一路走來,小如總能適時適度得到超過人力所能安排的幫助,希文表示:「我不得不相信,也不得不讚美主的恩澤。」

一般說來,自閉症兒童很難完全康復,但小如六歲時,醫生卻宣佈她已不是一個自閉兒了。雖然希文和家人從小如的大幅進步猜測她應該已經痊癒了,但由醫生口中得到證實,仍然讓一家人欣喜若狂。即便如此,希文察覺到六歲的小如在語言與認知上還是有遲緩現象,因此一家人仍持續幫助她,如今八歲半的小如聰明活潑,早已走出自閉症的過去。

家人朋友的愛與幫助

一路走來,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帶給靜娟和希文極大幫助與安慰。靜娟非常感謝周遭朋友對偉偉的包容與禱告,此外,她也很欣慰偉偉與哥哥姊姊感情很好,兩個大孩子看到媽媽養育弟弟的辛苦,也比一般孩子更能體貼母親的付出,一家人緊密連結在一起。

希文也深深感激教會的姊妹們長期用禱告托住小如,她相信小如奇蹟式的康復,這群代禱大軍功不可沒。此外,希文特別感謝先生像磐石一樣穩住整個家,與她互相配搭,度過最艱辛的幾年,而小如的姊姊也盡職地陪伴妹妹,成為復原過程中的小小治療師。

母親的期許

雖然偉偉的進步比較緩慢,但靜娟和兩個大孩子仍然常為他的每一項進步歡欣不已。靜娟期待偉偉將來能夠具備基本生活技能,可以照顧自己,最重要的是,她盼望偉偉將來可以被主使用,為主做見證。

對於小如奇蹟式的康復,希文對上帝有不住的感謝,她呼籲大家打開心扉,接納自閉症小朋友的殘缺,不要排斥他們,也不要同情可憐他們,要以神愛我們的心來關愛這群孤獨的小天使。
〈編按:為保護文中兩位小朋友的隱私,本文所有人名均為化名。〉


自閉症 (Autism )
康那博士 (Dr. Leo Kanner) 於1943年於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提出自閉症( autism )。自閉症患者有自我退縮,嚴重社交、溝通、行為等問題。根據統計,自閉症的發生率為每一萬人中有四點五人,類似自閉症行為傾向的發生率則為每一萬人中有十五至二十人。造成自閉症的原因至今仍沒有答案,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以幫助自閉症患者充份發展潛能。

社區資源
華人特殊兒童之友 (FCSN)
(510) 226-1239 www.fcsn1996.org
Organization of Special Needs Families
(408) 996-0858 www.osfamilies.org
Parents Helping Parents
(408) 727-5775 www.php.com
Children's Health Council
(650) 326-5530 www.chconline.org
Children's Hospital, Oakland - Autism Intervention
(510) 428-3792 www.childrenshospitaloakland.org
Lucile Packard Children's Hospital at Stanford, Division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650) 723-5511 www.lpch.org
UCSF Children's Hospital, 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Clinic
(415) 476-7385 www.ucsfhealth.org

溫柔兒子酷老爸

文/琴瑟

兩年多前某個早上的情景,永遠烙印在翁擎雷的心上。當時十歲的小兒子Jonathan 正坐在起居室看電視,身為一家之主的他,才走進起居室,Jonathan二話不說地,立刻起身,轉頭就逃之夭夭,只留下一陣冷颯的風陪伴他!翁擎雷的心煞時有說不出來的隱隱作痛之感,對他這位滿有威儀、又忙於地產業務的父親來講,面對至親兒子的反應,著實有說不出來的孤寂…

翁擎雷因而決定要做一個改變──在他與兒子之間。

回想教會講員曾提到要改善與孩子之間的關係,首先要改變自己,接受孩子。「就像耶穌基督接受我們一樣,不論我們是好或壞,做對或做錯,神都愛我們,何況我們對自己的孩子呢?」

翁擎雷還記得親職教育專家雷洛美曾做過的比喻,兒童期的孩子像小狗,吹聲口哨或招招手,就會過來親近你、討好你。進入青少年期像隻貓,冷漠且高傲,他們有他們的世界,心中的自我對話是:「你(指父母)有我這樣的寵物,你要感到很驕傲。」翁擎雷不想變成整天指責、管教兒子的嚴父,他希望在問題還不大的時候盡全力改善父子關係,他更期盼與兒子的關係提升至更高的階層,他要成為兒子的好朋友,一起與他共度生命成長的喜悅與痛苦。

為了多與兒子在一起,翁擎雷「勉強」自己參加了成人童子軍訓練,本身對運動一竅不通的他,後來發覺並不太吃力且還蠻好玩。兒子Jonathan也加入後也很快樂,兩人一同學結繩、搭帳棚等童軍活動。「我很努力地要跟Jonathan在一起,花時間陪伴他,與他一起長大。」爸爸翁擎雷說,心理學理論提到罵、管、盯小孩功課是提款,陪他玩、傾聽他說話等是存款,很多父母常常提款,卻忘了存款。「我希望我的帳簿能夠收支平衡。」學會計的翁擎雷果然會精算。

現在十三歲的Jonathan,長得像媽媽孫念怡,個性也與老爸大不相同。在媽媽眼中,Jonathan心很柔軟,從不會講出任何傷害人的話,「非常『政治正確』(political correct)。」媽媽開玩笑地說。爸爸個性安靜像女性,喜愛看書,往往可以與大女兒坐著看書,一言不語地在室內混一個陽光燦爛的下午。「兒子就不同了,比較好動,靜不下來,因此老爸就比較看不慣。」媽媽分析得頗有道理。

Jonathan 自己呢?「爸爸是一個好人,這是真的!」身高像十五歲的Jonathan表情有點酷地強調著說,在他眼中,老爸在童子軍團裡幾乎認識每一個人,而且懂很多,教他很多事。那現在每天會做功課、整理房間了嗎?「我天天做功課啊!」Jonathan很有成就感地說,至於整理房間,他正在努力戰勝自己,因為他知道爸媽都是關心他、愛他才會管教他。翁擎雷與孫念怡特別要感謝全能的神與教會小組,是他們與孩子恢復和好關係的重要中保。

採訪那天,也是一個早上,在翁擎雷與太太孫念怡位於南灣的溫馨又美麗的家中進行,休春假的Jonathan與一位日裔同學正在廚房聊天,阿公與阿媽在旁,加州的陽光從窗外照射進來,空氣中的浮塵在光束中跳舞,幸福的感覺在其中。

「兩年前在起居室的那一刻,我與Jonathan關係冰冷到最高點,」翁擎雷頂一頂遠視眼鏡說,經過一連串的童軍活動後,有了最大的突破。去年二月,他與兒子參加童子軍團冰上露營(snow camping),兩人一起睡在冰雪地上,共度許多艱苦的事。回來後第二天是假日,累攤了的他早起正在吃早餐、看報紙,同樣累攤了的Jonathan 冷不防地從背後雙手環抱著他,送給他一個大擁抱,並說:「I love you, dad.」

現在每每回想起兩年多前的那個早上,翁擎雷笑了,而且笑得很滿足。

感恩的事奉

文/純真

二零零五年,我們夫妻倆參加教會與家庭更新協會為區牧與小組長舉辦的第一屆恩愛夫婦營;在那三天兩夜中,神藉著代禱者的禱告、連連相扣的內容、帶領夫婦的敞開與付出,親自觸摸我們的心,使我們夫妻的關係被聖靈更新,得以改善溝通、彼此了解、同心事奉、重新得力。

改善溝通

結婚十年,先生一直覺得我們婚姻很好,從來沒有大吵大鬧,衝突時我們都會冷靜,之後就沒事了。而我卻一直很不滿我們這種冷戰,有溝沒通的方式;努力想改善,先生卻無法體會我內心的感受。對他來講,我們怎麼會沒溝通呢? 我們每天都在?話啊, 妳提出話題,我們就談。但我總覺得兩人之間牛頭不對馬嘴,一個不會表達,一個無法體會。幾年後,我認了,心想這一生大概就這樣活下去。但出乎意外的,我們在營會中學會怎麼表達內心的感覺,怎麼解決衝突,先生開始慢慢可以摸著我的心了。溝通改善後,隔斷在我們中間的牆慢慢被拆毀,夫妻關係有了很大的突破。

彼此了解

婚後孩子一個個出來,我們逐漸疏忽了對感情和婚姻的經營,彼此關係越來越生疏,生活上許多磨擦沒時間解釋,也很少讓對方了解自己的需要,無形中誤會越來越增加。營會中藉由男女不同,原生家庭差異,使我們領悟,原來過去許多問題是因彼此不了解而引起。學會怎麼把握機會,在看法不同時,了解彼此差異的緣由。在了解中有接納,在接納中情感上得釋放,情緒上的翻騰就得醫治。

同心事奉

當時我們夫妻最大的問題,是因面對生活種種重擔,常分工各做各的事,各忙各的工作,各作各的服事。加上上有雙方父母要孝敬,下有三個小孩要照顧,我們都在累垮的邊緣。當初最親密的枕邊人,日漸減少共鳴,也不再分享心靈的點滴。營會中我們有機會重溫舊夢、相繫相惜、真情流露,神把我們兩個疲憊的個體帶進水深之處,讓我們心連心、手牽手重新開始。不但周圍的人看到我們改變,連小組裡的服事也看到果效。當我們有衝突時,一定先和好禱告,再同心合一服事。很明顯神就開始動工,小組裡的慕道友一個個決志信主,至今快兩年,每季都有人受洗。哈利路亞讚美主!正如詩篇133篇神的應許所?,當我們夫妻同心合意在主裡和睦同居時,這所命定的福、就是永遠的生命,就從我們中間流到我們與孩子的關係中, 又流到小組?弟兄姐妹當中。真好像亞倫的油,從頭上流到鬍鬚,又流到衣襟一般,使我們確信夫妻在主裡合一是對外服事的基礎。

回報恩典

營會幾個月後,帶領夫婦邀我們參加同工訓練與他們一同服事。當時再三在神面前詢問,因為我們都不是能言善道的人,婚齡又不長;正在猶疑時想起一句話:「不要問自己能不能,要問自己肯不肯,因為神的能力會加在肯的人身上。」於是我們放下自己,在神面前求印證,神藉著祂的話和牧者智慧的言語,一而再、再而三的讓我們知道這是祂的帶領。於是我們謙卑降服在神面前回應:我們願意。當時心裡響應著一個問題:神在恩愛夫婦營祝福了十幾對夫婦,誰願意起來回報呢?是的,這是一個感恩的事奉,以生命回報主給我們豐盛的恩典。

在帶領夫婦訓練裝備過程中,我們知道這是一個生命交流的服事,以生命來影響生命。當我們回顧過去經歷,心中對神充滿了敬畏:祂是多麼信實的神,祂的作為何等奇妙!我們忽然恍然大悟:原來神早已在我們生命中開始預備與帶領。在這服事上需要三方面的裝備:生命的對付、輔導的技巧與神話語的學習,而神早已在我們生命的不同階段開始了祂的善工。

生命的對付

一九九四年我們開始在東岸教會剛成立的細胞小組服事,記得女兒剛出生不久,我們提著搖籃帶領每週聚會,提著搖籃探訪組員。在小組服事中不僅讓我們看到組員生命改變,也在其中經歷神賜給我們豐盛生命的應許。約翰福音12:24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神讓我們體會,當我們敞開把生命在小組中擺上,就可經歷那更豐盛的生命。這就是為甚麼我們搬到加州後,還願意在小組中執著擺上八年的服事。這幾年我們親身經歷凡靠自己所做的都是草木禾?,有時表面上很興旺,但如沒屬靈價值,卻是經不起試煉的。在黯淡的日子中,我們學習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學習住在主裡面與祂走這生命之道,因離了祂,我們就不能做甚麼。在小組裡服事,讓我們有機會破碎自我,磨練生命品格,學習全然依靠神。

輔導的技巧

神真的很恩待我們,從婚前輔導到婚後更新,我們都有牧者在旁輔導。所謂身教勝於言教,看到一位輔導者生命的流露,我們學到「傾聽就是愛,了解中有醫治」的真諦。神也差派一對同工從我們交往開始,耐心輔導陪伴我們成長,一起奔跑生命之道,一起哭泣,一起歡笑,一起服事,一起見證神的作為,使我們更加了解輔導對幫助生命成熟的重要性。

神話語的學習

過去十幾年來,神不斷安排機會讓我們在祂話語上紮根。經牧師鼓勵外子燕陽開始在神學上接受裝備,牧師如家教常常關懷,一有問題就可請教他。寫到這裡眼中充滿感恩之淚水,因神深知我們軟弱,常在身旁帶來天使般的幫助者。神的手一直不斷帶領,讓我們以效法基督為最終目標。 如以弗所書4:20~24所說:「你們學了基督,卻不是這樣,如果你們聽過他的道,領了他的教,學了他的真理,就要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這舊人是因私慾的迷惑,漸漸變壞的,又要將你們的心志改換一新,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

除了這點點滴滴的經歷,在我們生命中留下美好的學習與痕跡,還有其他數不完的恩典。到如今我們還是神手中所施之工,願在家庭事工服事中更被神磨練像祂的性格,專心成就祂給我們的呼召─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這是神給我們的託付,根據真理建立夫妻關係,因夫妻關係是健全家庭的核心,是良好親子關係的基礎。夫妻同心帶領家庭走在真道上,全家在主愛裡以感恩的心事奉,神的榮耀就能彰顯在我們中間。

禱告媽媽的美好側影─讀「當媽媽們禱告時」

文/瓊瑜

一九八四年九月,暑假剛結束,倪福媛 ( Fern Nichols) 送兩個上公立中學的兒子上學,回到廚房裏忙碌時,想到孩子們在學校中可能遇到的種種試探,例如毒品、色情、酒精、下流話…等等,她忽然驚懼不已,急忙大聲禱告,求神保護她的孩子,然而,向神呼求之後,她的心仍然沉重,就在那個時候,一個異象臨到她的心頭,她知道邀請其他母親一同合一禱告,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幾天之後,倪福媛家中聚集了五位媽媽,她們用信心為學校,為孩子禱告,並歡喜地看見神回答她們的呼求。當時誰也沒想到,這樣一個小小的媽媽禱告會,會被神大大使用,一傳十,十傳百,衍生成全球性的事工─國際媽媽代禱網 ( Moms In Touch International)。目前媽媽禱告網每週約有兩萬個小組聚會,大約十五萬婦女參加,這些媽媽們雖然來自不同國家、文化,但愛孩子的心是一樣的,她們看見在這個墮落敗壞的時代,孩子是多麼容易迷失、徬徨,身為媽媽,理當責無旁貸地成為他們的代禱者。

相信許多母親都曾立定心志為孩子禱告,但日常生活的繁瑣、養育孩子過程的艱難,經常讓母親的禱告越來越微弱,不知道自己的小小禱告,是否真能幫助孩子。倪福媛將她多年的領會,書寫成「當媽媽們禱告時」一書,她寫道:「我寫這本書,是為了幫助妳,使妳對於禱告和妳禱告的能力更有信心。我希望妳深深地、熱切地相信,禱告是妳可以為妳孩子的生命所作出最重要的貢獻之一…有些成果甚至要到妳離世之後才顯現出來…我所禱告的是,在妳讀完這本書時,妳將對自己的禱告生活感到興奮,並且得著力量和啟發。然而,更重要的是,妳將被改變。」

神喜愛聽我們禱告,即使我們自以為很平凡的禱告都帶著權柄和能力,但人們為甚麼會對禱告失去熱情?倪福媛認為最大障礙是缺乏信心,不知道神到底有沒有垂聽我們的禱告。她提醒讀者,信心的來源很簡單,就是知道我們是神寶貝的孩子,不論何時,我們都有權柄向神說話。當我們禱告又禱告,卻沒有看見神的回應時,也要因認識我們自己神子女的身份而持守信心,將我們所愛的人帶到至聖所,忠誠地為他們禱告。

事實上,許多媽媽都同意每天禱告的重要性。但忙碌生活使許多媽媽疲於奔命,忙得沒有辦法專心禱告。關於這點,倪福媛寫道:「禱告需要操練。它是關於意志的問題。每一天,我必須決定是否要花時間跟天父在一起。」「禱告四步驟」─讚美、認罪、感謝、和代禱,是倪福媛及「媽媽禱告網」的媽媽們多年來練習禱告採用的大綱。

從倪福媛的字裏行間,妳可以感受到她對孩子以及對禱告的熱情。在書中,倪福媛有系統地與讀者分享她使用多年,簡單易行,且深具果效的禱告步驟。她大量且活潑地引用聖經經文,以及許多姐妹的見證,讓讀者對禱告的認識有根有基,且能從別人的經歷中得著激勵。每個主題結束時,倪福媛會帶領讀者練習禱告,幫助讀者實際運用書中的教導。不論妳對禱告認識的深淺,或曾讀過多少禱告書籍,倪福媛的「當媽媽們禱告時」,是每個媽媽不容錯過的好書,就如她在前言中寫的:「每一個媽媽都感到需要為她的孩子禱告,而每一個孩子都需要一位禱告的媽媽。」

圖書小檔案
當媽媽們禱告時 ( Every Child Needs a Praying Mom )
作者:倪福媛 ( Fern Nicholes )、葛珍妮 ( Janet Kobobel Grant )
譯者:何劉玲
出版社:麥種傳道會

遲來的明珠─領女記

文/雪莉

「第二部車來了!」人群中有一男子呼叫著,我快步跑到馬路旁的停車場,看見幾位婦女,彎著腰各個懷裡都抱著一個女娃步下車來。我立即認出其中一個皮膚白皙的女娃就是我女兒,她與照片中一模一樣。

多年不孕的心酸

長久等待後終於見到女兒,這段漫長求女之艱難過程,非親身經歷不可言喻。久婚不孕,每年母親節最令我感傷,在為作母親的姐妹們製作胸花時,自己卻沒有資格佩帶。有一年母親節主日,牧師請會眾中所有母親站起來接受祝賀,在詩班席上我是唯一坐著的;當時我在心中含淚向主呼求,何時我才能成為母親?

由於多次遷移,無法長期看醫生治療不孕症。一九九四年曾考慮領養小孩,但是難以克服心理上的恐懼─萬一孩子長大後,不能接受她被領養的事實,背逆不受管教時,豈非自找苦頭吃?!搬到加州後我領受聖靈,知道信主的人靠著聖靈能成就大事,領養孩子的恐懼心理才被挪去。等到九六年底預備領養孩子時,先生的工作卻遭遇難處,只得延到九七年才辦理,我花了兩個月時間約談八家代辦領養的機構。我們優先考慮一家基督教機構,但他們的態度如同其他代辦機構一樣不友善。當時難過了好一陣子,多年沒有孩子,如今要領養孩子還得看人臉色。一天當我從一家領養機構面談結束,開車回家途中神向我說話,告訴我祂掌管這事。神提醒我聯絡科羅拉多州一個中國人主持的機構,專門代辦領養中國孩子,自此開始一段長達十五個月的領養手序。

領養手續極為繁複

第一階段的辦理過程,並不如預期順利。由於指紋不清楚,履遭司法部打回票;印了四次終於通過犯罪記錄調查。等到公證文件時又出現意外狀況;由於我們在臺灣出生、結婚,所有文件都印著中華民國字樣,因政治因素不被舊金山中國大使館接受。往返中國大使館五次之多,仍不能辦妥;最後透過領養機構的協助,文件才順利公證,翻譯成中文後,送交中國北京領養中心,等候分配孩子。

等待中的禱告

第二階段是一段無盡的等待,除了禱告外不能作任何事。不知道孩子的年齡,無法為孩子準備任何東西;我彷彿一個待產的婦女,偶而會擔心孩子健康有問題,或智能發展遲緩;也曾惡夢連連,夢到北京政府給我們一個七、八歲的孩子,使我們不知所措。在一主日崇拜中敬拜時,神告訴我祂是女兒生命中的主宰;神也在不同時候不斷教導我如何為孩子禱告。我為孩子原生家庭祈禱,父家、母家的咒詛都不在她身上;求神醫治孩子被親生父母遺棄的創傷,在她長大懂事的時候幫助她饒恕她的親生父母,她才能有永遠的平安與喜樂;也祈求她沒有一般被領養孩子貪吃及藏匿食物的問題。我更求神的愛常充滿她,也希望她能夠像撒母耳一樣自小就能聽到神呼叫她的聲音。

九八年八月二十八日下午,領養機構來電留言,我們領養孩子有了結果。當時我正外出辦事,回來後接到先生留話要我有心理準備,孩子的年齡比我們希望的大好幾個月,與我們的願望﹝六到九個月﹞相去甚遠。與先生通話後知道女兒是十九個月大,當時不知該如何決定,接受或拒絕?我們擔心孩子在育幼院待太久,影響身體、智能發育。在這猶豫難以決定的時刻,神卻要我打電話問候一位姐妹的近況,談話中她知道我們要領養孩子的事,即刻介紹我與一位也領養孩子的吳師母談。這位師母與我們原是舊識,她非常誠懇地把自己領養孩子的經歷與我分享。那夜我在床上輾轉難眠,隔日清晨為先生預備出差的行李時,反覆思想與吳師母的談話,覺得倘若我們拒絕領養女兒,她就得等待另一個家庭來領養她,時日愈久她的年齡愈大,被領養的機會就減少了,她的景況可能更可憐。決定接受她之後心裡如釋重負,突然開朗喜樂起來。在先生離家不到半小時內,女兒照片經由快遞公司送達我們手中,乍看之下她的長相與先生竟有幾分相似。一見到她的照片我就非常喜樂,雖然尚未見面,已經認定她就是神為我們預備的女兒。

中國接女之行

去年十月二十四日清晨,我們與另外九個美國白人家庭在香港聚集,前往湖南省長沙市辦理各項中國境內的手序,並帶女兒返美。女兒的體型與她同齡在美國長大的同伴相比,略嫌瘦小。她的模仿力極強,也非常靈巧,知道我們愛她,在長沙時很快地與我們熟稔,更調皮起來。女兒除了語言發展稍微緩慢外,她的健康狀況與智能發展比我們預期的好許多。在從廣州離開中國與入境美國時,官員都說女兒與我很像,如親生的一般。

神所預備的真是超乎所求所想。將女兒帶回來已逾半年,我們發現她愛吃的食物與先生喜愛的竟然一樣,體質、脾氣也與我相似。這些日子她字彙不斷增加,也學會飯前要謝飯,睡前要禱告。有時我累了忘了禱告,她會舉起手等我為她禱告,每晚她在「耶穌愛你」讚美詩中入睡。六個多月來她帶給我們許多歡樂,在她身上也看到生命成長的奇妙。每一天對她和我們都是嶄新的日子,期待新事發生在她身上。我們更期盼「她的智慧和身量,並神和人喜愛她的心,都一齊增長」,將來她比我們更愛主,服事主更多,成為神國的一個精兵。

矽谷新娘

文/瑩

「看著身旁的人在矽谷這個大轉輪上轉啊轉,宛芝常想,我也要跳進去嗎?還是有不同的生活可以選擇呢?」

宛芝睡得昏昏沉沉地,翻了個身瞄一下錶,「啊!才十一點哪!」宛芝生氣自己怎麼不能多睡些,好讓這八成又是陰霾的一天能過得容易點。昨晚又和老公因為下班太晚而發生口角,這已是這一週第三次為了同樣的問題,兩人吵得不可開交。宛芝覺得很可悲,夫妻倆在一起的時間已經不多了,而每次在一起還要浪費時間吵架。

兩人世界的真象

三個月前,宛芝剛從東岸的學校畢業,帶著美麗的期待及同學羨慕的眼神嫁進矽谷,與相戀多年的男友結婚。「終於可以不再靠電話來維繫感情了!」宛芝心裡想,如今情人就在身邊,有太多交往時的夢想,現在可以一一實現。培養共同興趣,一起遊山玩水,一起吃頓晚飯,甚至什麼都不做,只是兩人膩在一起消磨時間,過去都因距離太遠而遙不可及,現在趁著孩子還沒來以前,該好好享受一下甜蜜的兩人世界。

怎麼知道,才半個月不到,宛芝就發現,這些平凡的夢想在矽谷是如此的「不切實際」。矽谷人什麼都有,有名車,有豪宅,有佳餚,有美地,有亮麗的職業,有耀人的頭銜,就是沒有時間。工作時數超過十小時,是稀鬆平常的事﹔週末仍要上班,也沒啥稀奇。遊山,玩水,喝茶,聊天,散步,休息,這些最普通、最平凡的生活小事,在矽谷卻成了絕大的奢侈。望著因為盯電腦螢幕太久而雙眼發紅的老公,依舊滔滔不絕,意氣風發地講說自己公司的產品有多先進,前途有多看好,股票有多值錢,原本想勸他換個生活步調慢一點的地方的話,又吞了回去。看著身旁的人在矽谷這個大轉輪上轉啊轉,宛芝常想,我也要跳進去嗎?還是有不同的生活可以選擇呢?

小組裡真誠相愛

一個初秋的傍晚,宛芝夫婦第一次參加教會的家庭小組,應聲開門的是個小女孩,正好奇大人到哪兒去時,才見男主人匆匆地從廚房裡出來,嘴裡還含著來不及下嚥的晚飯,已伸出他的大手來歡迎你。女孩的母親在樓梯口熱情地揮揮手,就立刻轉回房內幫另一個孩子洗澡。陸續進來的家庭,也看得出是經過一番努力,才得讓一家人在星期五的晚上參加小組。

幾個禮拜下來,宛芝仔細觀察這裡的太太們,雖不至於大鳥啄人,但小鳥依人的嬌嬌妻實屬少見﹔經過矽谷工程師們的訓練,矽谷的太太紛紛晉身為先生的親密「戰友」:先生在外打拼討生活,太太則家事、照顧孩子一手包。讓宛芝打從心裡佩服的是,許多太太放下自己的專業,專心投注於家庭及孩子身上,成為忙碌、高壓生活中,家庭裡穩定的錨。姊妹間善解人意的關懷,也讓宛芝逐漸走出自怨自艾的困境,轉而成為先生的支持與打氣者。從這些愛神愛人的敬虔姊妹身上,宛芝找到她人生新階段的榜樣。

盼望帶來改變

原本覺得為了參加小組,而週五必須提早離開辦公室是不可能的老公,也在眾弟兄的鼓勵下,學習忍受同事異樣的眼光,成為週五第一個踏出辦公室的人。生性拘謹,不好言辭的他,也在這樣一個透明、樂意敞開的環境下,慢慢地開放他自己。弟兄間的情誼,也使老公在沉重的工作壓力下,有了新的抒發管道。整個人愈來愈輕鬆開朗。

其實,最令宛芝感動的是,在小組中看見全家服事的美好,主人家的孩子永遠是最熱情的招待,從孩子臉上綻放的笑容,立刻就可以感染他們對小組聚會的期待。爸爸帶破冰,孩子就是最佳助理﹔媽媽帶敬拜,孩子就負責放投影片。在親子相處「量」力有未逮的矽谷生活,這樣的親子互動就更顯為是件美事。

想到這裡,原本委屈的宛芝,嘴角也不由得浮起了笑容。這些個星期五晚上的小組聚會,使小倆口的生活豐富熱鬧多了。家庭間的互相扶持,也讓他們夫婦在新婚期間,就有成熟的基督徒夫婦成為婚姻生活的導師(Mentor),給他們榜樣和鼓勵。雖然忙碌依舊,但有相知相伴的天路同行者,沿途的坑坑洞洞似乎也就不那麼擾人了。尤其最近這兩個星期,週間常跟小組的太太們學做菜,幾乎都忘了初到矽谷獨守空屋的哀怨;宛芝搖搖原本沉重的腦袋,躍下床來開始梳妝打扮,「今天還約了小組的姊妹一起吃午餐呢,正好可以請她們為我禱告!」

抬頭看見床前兩人笑臉盈盈的結婚照,想到八成又會遲歸的老公,宛芝下定決心今晚要用正面、鼓勵的心態來跟他溝通。思緒停留在這些日子深受小組生活影響的他,她發現原來自己的一念之差竟可以主宰兩人一週的心情。披上薄外套,宛芝匆匆打開車庫門,迎面而來的是一眼閃耀繽紛的陽光。面向陽光她深深吸了一口氣,「上帝可以使陰天變晴!」宛芝突然覺得心頭的重擔輕省許多,只要帶著盼望,她相信前面的路會愈走愈美好。

么男長女配

文/瑩

宛芝在人前努力想作到尊夫為貴,以夫為首,但實際生活裡已演變成「太座頸撐著夫婿頭」,或說自己是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后更貼切些.....

「你們作妻子的,當順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順服主。因為丈夫是妻子的頭,如同基督是教會的頭,祂又是教會全體的救主。教會怎樣順服基督,妻子也要怎樣凡事順服丈夫。.....」

牧師讀經的聲音迴蕩在整個禮拜堂中,坐在一角的宛芝已盛不住滿框的淚水,而頻頻拭淚。從小在教會裡長大的她,這段經文已讀過、聽過不下百遍,今天卻這麼樣地扎她的心。

一向以溫柔賢淑自居

聚會結束後,宛芝低頭收拾聖經,阿芬走過來拍拍她,「喂!還好吧?看你不太開心的樣子!」「嗯...最近常被老公暗示說我不順服,今天牧師又剛好講到這段經文,不免觸景傷情,實在不甘心被扣上不順服的帽子。」宛芝一吐心中的怨氣。「唉呀,這些男人就是得寸進尺,也不想想現在是什麼時代了,男女教育均等,憑什麼都要我們聽他們的,有事情大家一起商量嘛!而且我們這群姊妹淘中,就屬你最溫柔了,講話細聲細氣的,你老公還不知足啊!」

回到家,宛芝反覆思想阿芬的話。是嘛!怎麼會輪到我來學順服,想當年在學校團契,是眾人公認的賢妻型,溫柔賢淑,宜室宜家。再說,新婚頭幾個月,不是什麼事都讓他作決定嘛;結果他老兄,做事丟三落四,考慮欠周是常見的事。

因為是家裡的么兒,成長過程中已經沒什麼做決定的經驗和訓練了;加上又是個慢郎中,不到最後一刻,絕不作出決定。這些看在有事早早預備,每件事情都要辦得穩穩妥妥的老大姐身上,真是百般難受。如果是他自個兒的事也就算了,現在是兩人一個家,太多事情息息相關,互相影響。

操掌眾家事大權

就拿請朋友到家裡吃飯作例子吧!他老兄只要心情好,就順口邀別人到家裡吃飯,從不看看行事曆今天有沒有空,也不瞧瞧家裡是個什麼狀況,先邀再說,常弄得「女主內」的宛芝血脈賁張,神經衰弱。他居然還輕鬆地說,朋友又不是來作住屋清潔檢查的,給人賓至如歸的感覺最重要。出了幾次狀況,讓夫妻關係著實緊張一陣後,心煩的他索性兩手一攤,高呼老婆英明,拱手把家事的決定權全交給宛芝處理。但日子一久,宛芝就發現自己主張愈來愈多,許多事情都是先斬後奏,按照自己的意思做了再說。而他似乎也「心有靈犀一點通」,愈來愈不問世事,最近有些重要事情問他,他總說,你決定就好。

宛芝在人前努力想作到尊夫為貴,以夫為首,但實際生活裡已演變成「太座頸撐著夫婿頭」,或說自己是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后更貼切些。宛芝從小在教會長大,非常明白妻子要順服丈夫的道理,也有心想要作,但為什麼在現實生活中做起來卻那樣困難呢?

如沐春風一夕談

宛芝正想得起勁,電話鈴響了,是在東岸唸書時教會的師母。「宛芝,結婚好幾個月啦,新婚生活過得如何?」師母溫柔地問。「還不錯啦,老公對我蠻好的...」 「我一看恩禮就知道他是個好先生,所以你們這一對我很放心。」宛芝心想,好先生也有好先生的問題,就是因為他什麼都說好,沒啥自己的意見,其實也是一種麻煩。

心裡正這樣想,宛芝順口就將困擾多時的問題說給一向關心她的師母聽。聰明的師母聽了宛芝的描述立刻就明白問題所在,「其實牧師和我也是么子長女的組合﹔牧師原本學的是會計,講求精準與仔細,『慢工出細活』是他做事堅守的原則。而我自己作過編輯,是個和時間賽跑的人,這工作訓練我做事講求效率,好幾個案子同時進行,仍然應付得遊刃有餘。這樣南轅北轍的個性,讓我在新婚頭幾年吃了不少苦頭,曾經有一段不容易的衝突磨合期。直到後來,神幫助我從丈夫的幫助與成全者的角度來看自己做妻子的角色,我們的婚姻生活才有了轉機。」

一生使丈夫有益無損

「哦,怎麼做才是丈夫的幫助與成全者呢?」宛芝心急地問。「神讓我看見祂在我丈夫身上有其創造的計劃和美意,而我成為他的妻子,就是要幫助他完成神在他生命中的計劃和心意,並且補足他軟弱和不足的地方。此後,在處理家庭的事上,我不再以家中另一個老闆自居,而是以『老闆祕書』的角色來看待自己。蒐集資料,分析事情的優劣由我來做,但最後的決定權則交給丈夫。老實說,一開始為了等他作決定,常在旁邊急得跳腳,但我學習接納我們倆時間表有所不同的事實﹔如果我覺得考慮一個禮拜已經足夠,而他需要兩個禮拜,我就必須繼續耐心等待。多給他一些鼓勵,在別人面前多稱讚他的決定,對作丈夫的來說是很大的鼓勵與肯定﹔至於那些『早就告訴你,誰叫你不聽』的錯誤決定,也只能學習不抱怨,就當作人生練習題,沒什麼大不了的。要記得什麼都可以賺回來,但夫妻間的關係可輸不起。慢慢地,我發現牧師做決定時愈來愈有自信,需要的時間也愈來愈少。雖然他在原生家庭中沒什麼做決定的機會和操練,但因著妻子的耐心和順服,我就看見他成為家中有智慧、有權柄、有力量的頭。」

宛芝輕聲自語:「只要耐心順服,他就能作得起家中的頭嗎?」「哈,很難以相信吧!」師母爽朗地一笑。「女人總是企圖改變自己的丈夫,買書給他,邀他參加婚姻輔導,在旁『碎碎唸』,甚至大鬧發脾氣場,但大笨牛依舊是大笨牛,絲毫不為眼前五花八門的絕招所動。宛芝,神沒有將教導丈夫的權柄賜給我們女人,這就是為什麼這些方法都使不上力,達不到效果的原因。唯一能叫丈夫改變的方法,只有將他交託給神,為他禱告﹔神有祂的時間,唯有祂才能作改變的工作。還有一件最重要的事,別把決定自己情緒的主權都放在丈夫身上,他也是人,沒辦法承擔你所有感情上的需要,這樣做只會失望,對婚姻也沒有什麼好處。你要與神建立好的關係,在祂裡面尋求滿足,也要結交一些知心的好姊妹,叫自己情緒有另一個宣洩管道。婚姻是兩個不同原生家庭的結合,不可能一下就事事滿意,有很多要學一輩子的功課。不管丈夫現在處境為何,是叫你傾心仰慕或咬牙切齒,順服丈夫是神給我們的命令。我要勉勵你成為箴言中所說的女子:她丈夫心裡倚靠她,必不缺少利益,她一生使丈夫有益無損。」

在師母殷切的祝福禱告中,兩人結束了這段談話。放下話筒,心細的苑芝開始計劃要如何為自己最近的霸道向丈夫道歉。晚上臨睡前,宛芝附在老公耳邊輕道一句,「喂!你說得很對,我確實不是個順服的妻子,Sorry!」原本已接近睡眠狀態的恩禮,瞪起斗大的眼睛,狐疑地看著太太,不曉得今天葫蘆裡藏著什麼藥?「只不過.....」恩禮說,並等著太座的下文。「今天沒有不過,」宛芝搶著說,「只是想告訴你,希望成為你溫柔順服的妻。」恩禮停頓了兩秒,先以他的招牌動作抓了抓頭,又吐了一口大氣:「我還以為火山又要爆發了呢....」他摟過宛芝輕笑道,「老實說,我等你這句話可是等了很久啦!....」